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计划与统计

第二节 计划与统计


一、统计工作
  1996年农场计财科设1名计划员兼综合统计,负责农场工农业生产、基本建设计划及农场综合统计与农场所属单位统计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以及统计人员的档案管理和业务考核等项工作。
  1996年初,农场有统计人员26人,其中专职统计13人,高中以上毕业人数占全部统计人员的95%以上。1997年根据农场体制改革的需求,农业单位的统计由专职变为兼职。针对统计人员多为兼职、业务素质偏低的实际情况,1998、1999年农场计财科除了组织统计人员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统计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外,还专门针对基层统计工作中经常接触的统计基本知识,举办了统计短训班,对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指导农场统计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7年粮食产量统计由原来的检斤入库统计粮食产量,改为实割实测抽样调查统计粮食产量。顺应了农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调查时间,提高了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1998年农场派员参加牡丹江农垦首届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5年来,农场统计人员为各级领导在生产经营决策、实行科学管理方面提供了大量及时有效的统计信息,起到了统计在农场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5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21.6%,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1.3%。
             历年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
               (1996~2000年)
  表3-7                       单位:万元



  二、普查工作
  1996~2000年间,圆满地完成了国家、省下达的各类普查(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第一次农业普查)和专门调查任务,并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完成了总局、分局的各类统计报表任务,同时为农场各级部门提供了大量及时有效的统计资料。
  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于1996年10月开始,以1996年12月31日作为普查时点。对农场农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资源人口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该次普查历时4个月,摸清了农场农业生产资源状况,农业人口的分布,农业生产资料占有等基本情况,为指导农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同时为国家在农业产业化宏观决策与调控方面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范围是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普查时点为1996年10月31日。农场共普查13个单位,其中农业法人1人,工业法人5个,电信业法人1个,交通业产业活动单位1个,贸易餐饮业法人单位2个,服务业产业活动单位3个。
  基本单位普查查清了农场各个行业的底数。为观察和分析农场基本单位的经济类型、行业类型分布奠定了基础,为统计调查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三、计划工作
  1996~2000年间,主要完成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和二○一○年长远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和二○一五年长远规划》的论证编写工作,对农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考察论证申报前景看好的计划项目,对农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场经济效益作出了积极努力。
           历年经济指标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
               (1996~2000年)
  表3-8



         农场“九五”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
                 (2000年)
  表3-9



           历年基建投资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
               (1996~2000年)
  表3-10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