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习俗
第二节 习俗
农场所在地宁安县(含海林县部分地区)满清时称宁古塔,是满族先人久居的地方。在漫长的岁月里,满族先人通过共同的生活、劳动形成了鲜明独特的满族习俗(女贞遗风),并且以强大影响力影响着后来大量流入的汉人。农场人虽然来自四面八方,但与当地群众长时间的交往相处,其风俗习惯也必须深受影响,形成了以满族习俗为主流的习俗,如新年习俗、嫁娶习俗、生子习俗、葬俗等等。建国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移风易俗活动的深入开展,一些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不良习俗被破掉了,但习俗毕竟是习俗,积习难改,许多老习俗仍以顽强的生命力被保留至今。
1、过年(过春节)习俗。过年习俗是各习俗中最为复杂的一种,到了建国初期的五六十年代,这种状况也没有太大改变。从一进腊月到除夕夜,人们每天都为过年忙碌。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每天都有固定的事去做。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二十四写春联、糊灯笼;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跑油过豆腐;二十七把面发;二十八九蒸干粮;年三十贴对联,贴年画,挂灯笼放鞭炮,忙除夕饭菜,晚饭前还要祭神、祭祖;正月初一挨家拜年。现在,这些习俗中除送灶王爷、祭神、祭祖等被破除外,其它大部分习俗仍被保留着。不仅如此,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过年习俗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除夕夜全家围坐一起看春节文艺晚会电视节目,包饺子、新年钟声一响放鞭炮、煮饺子,正月初一用电话拜年;节日期间组织文艺、旅游活动等等。
2、嫁娶习俗。嫁娶习俗多表现在男女婚前确定婚姻关系的过程中和结婚庆典上。男女在初步确定恋爱关系之后至结婚前,一般还要履行看家、认亲、过礼三道程序。看家和认亲都是女方及主要亲属去男方家作客,看家是第一步,认亲是在看家基本满意并决定建立婚姻关系时才能进行的步骤。过礼是结婚前的最后一道程序。过礼时双方亲属在女方家设宴,费用由男方支出。过礼时男方要给女方一定数量的钱、物,送多送少根据男方财力和女方要求决定。过礼顺利进行的同时便可“订日子”(决定结婚日期)。目前,上述习俗在农村仍严格遵守着,但在农场已有部分内容被简化了。结婚庆典无论过去和现在都讲究排场,大操大办,但在档次上已是今非昔比了,如今的婚礼庆典一般都是:大小轿车排成串,婚宴设在大饭店,婚礼仪式动人心,照相摄像作纪念。至于结婚用品,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成正比,变得越来越高档了。婚嫁过程中有个坚持始终且有所发展的习俗叫“送红包”。送红包名目繁多,且贯穿于从订婚到结婚的全过程中,但过去不叫送红包,叫点烟钱、拜礼钱、添香粉钱。送红包带来了喜庆气氛,但也给送红包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3、葬俗。过去,老人寿终,本族晚辈要披麻带孝、烧纸守灵。守灵少则三日,多则五日、七日。出殡前要请阴阳先生择日,并于出殡前一日晚举行“辞灵仪式”。葬后三天圆坟,之后还要“烧七”、烧周年。老人亡后男人百天内不准剃头,女人百天内不得化妆、戴首饰。现在,这些习俗中除破除了一些规矩,改变了一些形式外,大部分仍被保留着,如披麻带孝改为戴黑纱、叩头改为行鞠躬礼,而烧纸、守灵、圆坟、烧七等仍和过去一样。近年来,由于殡葬改革,实行火化,在葬俗上又增加了火化前向遗体告别的内容。
4、生子习俗。生子习俗过去也是多而杂,其主要特点是规矩多。如怀孕妇女不准到产房,不准坐锅台、窗台、磨台;不准听也不准说某人难产,不许大哭大笑,不许侍奉祖先神。临产期间,男人不准进产房,产房不准设西屋。孩子生下后第一个进产房的叫“采生人”。孩子生下第二天要请子女多身体好的妇女“开奶”(喂第一次奶),第三天要请儿女双全、有威望的老太太给孩子沐浴。老太太边沐浴边念叨“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洗蛋做知县;洗洗沟做知洲”。孩子满月前亲朋好友要来下奶(庆贺),礼物以红糖、鸡蛋为主。现在,除下奶习俗被保留外,其它习俗已被破除得所剩无几了,而下奶礼物已变成以钱和衣物为主了。
5、吃穿习俗。在饮食上,农场人在五六十年代还有鲜明的满族特征,如喜欢吃用黄米、大黄米(糜子)发酵后磨面做成的粘团子(粘豆包),火勺子以及用黄米做成的黄米饭,为此,有人称东北人为臭糜子。此外,人们还喜欢吃炸散子,小窝头、粘糕、凉糕、金丝糕。现在,人们常吃的春饼、饺子、东北风味的火锅,杀猪菜都是过去留下的习俗。如今,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过去人们在节日或招待重要客人才能吃的精米(大米),白面已成为人们家常便饭。米饭、馒头、包子、水饺、各式面条、烙饼已成为人们新的饮食习俗。
在穿戴上,旧时人们喜欢穿长袍、马褂、旗袍、布鞋。现在,这些服装已基本消失,穿西装、夹克衫、羽绒服各式皮衣、皮鞋、戴各种首饰已成为人们穿戴方面的新时尚。但是,满族人发明的旗袍至今仍在流行,而以旗袍改制的各种时装则风靡世界。
6、礼俗。旧时满族礼仪甚严,如年青人遇见老人,无论相识与否,男施打千礼:左腿向下蹲、右手扣地、头向前行礼;女施半蹲礼:双手扶膝下蹲。融入汉族后,礼节略有改变,如行大礼时双手作捐,晚辈见长辈多行鞠躬行,平辈以握手为常见礼节;久别重逢多行拥抱亲近之礼,过去还盛行装烟礼,晚辈见长辈,要为长辈的烟袋里装烟、点火,平辈则互相装烟。这些风俗从建国至今虽在不断简化,但尊老敬宾风尚并未改变,鞠躬礼,握手礼仍是常见的礼仪习俗,见面互相问好,电话里问您好已成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