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
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
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
一、保护区域
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密山市东南兴凯湖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32°35′~133°0′,北纬42°02′~45°23′之间,总面积22.25万公顷。
兴凯湖农场保护区面积为8.67万公顷,其中核心区2.27万公顷,(包括湖岗0.47万公顷,原始低湿地1.8万公顷,)实验区2.33万公顷,水面4.07万公顷。
二、保护区资源
农场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其中:鱼类48种,隶属 6目12科。以全国四大淡水名贵鱼之一翘嘴红鲌(俗称大白鱼)而闻名。兽类39种,隶属 6目14科,拥有黑熊、水獭、雪兔、马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天然鸟类 180种,隶属16目39科,拥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尾海雕、金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拥有大、小天鹅、白枕鹤、鸳鸯等3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纳入省级保护鸟类 145种,列入中国、日本政府签订的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的鸟类100种,占协定总数48.5%。
植物资源中除遍布岗地药材、野菜、野果外,兴凯湖的兴安桧柏(俗称爬地松)是国家的稀有树种,兴凯湖陲果赤松是兴凯湖地区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树种。
三、管理机构
1987年,总局批准成立了兴凯湖农场自然保护区,农场建立了保护区管委会及其管理机构,农场分别在龙王庙、荒岗头、泄洪闸(一闸)分别设立了自然保护区检查站,管理人员 8人。1994年,成立了自然保护区稽查大队,专职保护区工作人员增加到24人。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后,1995年省政府承认了农场的机构,确认了农场管辖范围,对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实行统一管理,双重领导,农场的保护区办公室及所属机构更名为兴凯湖农场自然保护区管理站。
保护区工作人员对重点区域布控设防,加强狩猎巡查。多年来共收缴违法狩猎枪支 200多支,严厉打击违法狩猎分子,有效地保护了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区管理工作得到省林业厅充分肯定。
四、野生动物资源研究
农场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多次接待省、林业部以及俄罗斯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联合国鹤类基金会、日本野鸟协会、加拿大等国外专家学者考察调研。
协助八一农大李文发教授等专家完成并出版了《兴凯湖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与研究》一书,并配合李文发等专家对各种鸟类分布、迁徒规律进行长期的观察。对丹顶鹤、东方白鹳、白枕鹤、白尾海雕、大天鹅、红嘴鸥、雉鸡、斑翅山鹑的占区、筑巢产卵孵化规律进行详细考察。还重点对保护区人工筑巢东方白鹳的繁殖生态,幼雏生长规律进行研究,进行人工饲养试验,对因伤死亡的东方白鹳进行解剖分析。对东方白鹳等进行环志,1989~1992年共完成11只东方白鹳的环志工作,金属环由北京环志中心统一发放,标志为:环志中心 PRC-NBBC,北京信箱:BTPOB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