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的健康尽职尽责
为人民的健康尽职尽责
牧丹江农管局中心医院院长 王久章
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
做为医生,他的全部理想和追求应该体现在医德和医术中,为病人解除痛苦是医生的天职。在感情上,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在医术上,要勇于探索,精益求精。十八年来,我不仅在北大荒得到了自己的位置,而且懂得了,作为一名医生的真正价值——在救死扶伤中,发挥聪明才智,奉献自己的一切。
(一)
我于l966年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医疗系。l968年1月,我与爱人同时分配到牡丹江农管局中心医院。我们接触的医务人员患者,多是五十年代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的转业官兵。他们中间的许多人都是战功累累,戌马倥偬;不顾条件艰苦,不计个人得矢,在漫漫荒原上,战天斗地。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战士的忠诚,开拓者的品格以及垦荒事业的希望。这些都深深地感染着我。虽然条件很差,生活艰苦,工作很累,但我感到很充实,很快乐。因为在他们当中,我有了学习的榜样,有了用武之地,也体会到了人生意义和价值。不久,我参加了巡回医疗队,到八五六农场各个生产队巡回医疗,实地看到了当年老铁道兵、十万转业官兵住过的“马架子”“地窖子,那时,有的同志还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条件虽艰苦,但他们关心的不是吃,不是住,关心的是生产,是开拓,是进取,是创业,只求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医务工作者不能为他们解除病痛是失职呀!我挨家串户的走访普查,发现患病者就认真检查,搞清诊断,想方设法为他们治病。我虽然是一个工作不久的外科医生,但在短短的三个月里,我在生产队的卫生所里,职工家的炕头上,做了外科、骨科、妇科,眼科、口腔科大小处置和手术二百余例。但我又不满足,有一件事使我内疚,那是在一个生产队里,我遇到一位老铁道兵,他在劳动中摔伤了右前臂,在某家诊断为“孟氏骨折”,手术后打石 膏,已一年多了,肘关节强直了,前臂不能旋转,他举着残废的右臂对我说:中医治疗骨折,用手抻抻捏捏,打上镰子,吃中药很快长好,不留残疾,那有多好啊!这话对我很有触动,我是中医学院毕业生,我应该应用中西医方法为他们服务。回院后,我就开始钻研这方面的技术知识。正当我张开理想的风帆,迈开生活的步伐,要为北大荒建设做点贡献时,我和爱人在长春的两个家都不放心我们,经多方努力,已给我和爱人联系好调回长春的工作。我哥哥还专程来裴德医院来接我回去。回不回去?我想,回城市生活条件好,又能与家里人生活在一起,在较大的医院里工作,对自己的技术提高,业务进步无疑是有好处的。因此,我想回去。然而,我又舍不得走,北大荒人对医生的期望,让我牵肠挂肚,他们的斗争风貌,高尚情操,为开发北大荒的献身精神吸引着我。这时,我才感到:一个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一旦与民众相结合,置身于他们的行列之中,会产生出多么神奇的、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一种感情——我已经爱上了北大荒。我与爱人商量好,留在北大荒,送走了哥哥。
北大荒的机械水平较高,工作发展也较快,因而,创伤、四肢骨折也就比较多,没有专科医生是不行的。有些人不愿搞,我发挥自己学中医的优势,努力开展中西医结合小夹板治疗骨折新疗法,科里比较重视,成立了骨科小组,由我负责。没有知识,我从书本上学,没有技术,我从实践中学,没有夹板,我和同志们买来斧子、锯子、刨子、剪子等等工具,自己动手做。做一套小夹板少则需半小时,多则需一时。白天工作忙,没有时间,我们就下班后做。几年时间,我们做了七百多套夹板,几十个牵引架,解决了没有夹板和牵引架的困难,为数百名伤残患者进行了精心的治疗。
治疗骨折患者,一般都要在放射线下整复固定,放射线对人体有损害,这我是知道的,放射线可以损害人体正常组织,杀灭白血球,甚至损害下一代。但是,初期我们的整复骨折的手法还不十分熟练,很难做到减少放射线下的整复骨折次数。更主要的是从患者出发,争取一次无损伤的骨折复位,以减轻病人痛苦,使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按照使用放射线的要求,医生应该有保护措施,使之免受放射线的损失,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但我们当时的条件很差,没有防护设备,技术又不熟练,特别是一个个患者来到医院,我于心不忍,我顾不上想其它的,按治疗患者的需要去尽医生的天职,两年医疗后,我开始出现头晕目眩,双臂酸胀等症状。常常是酸胀得半夜醒来捶打,爱人看我很痛苦,她为我按摩捶打,直到双臂麻木,才能入睡。一天一天过去了,我的痛苦不但没有减轻,越发觉得酸痛无力,指甲变色,牙齿内容磨损,变得锋利,常常把腮部都咬出血泡,头晕加重,白雪球到了2800/G,终于象患了重感冒一样病倒了。领导、同事和患者都来看我,让我好好休息和治疗,有的患者诚恳地说:“王医生,你的病都是为我们治疗累的,我们几个人在病房里乞求老天保佑你,早日治好病吧,你的病好了,我们的病不好也行啊!”这些感人的话,使我深刻意识到医生的健康是与患者的健康联系在一起的。医生的生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生命是可贵的,生命对人只有一次,但如果由于一个医生的奉献,能够换取千百万人的健康,必要时,做出牺牲,也在所不惜。我患病只休息了几个半天,就上了班。
坚持中西医结合十几年,我和同志们治疗了300多例四肢骨折病人,收到了病痛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花钱少的好效果。1973年9月,我把实践的体会写成论文,刊登在在兵团科技通讯上,后来在牡丹江外科学术会议上作了报告。
在总结夹板治疗四肢骨折经验的基础上,我发现夹板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不好管理,容易再移位、肘内翻的发生率还很多,因此,我开始琢磨用橡皮膏纸壳筒剪成一定形状作外固定治疗儿童髁上骨折的设计。1973年1月,八五五农场八岁的学生徐建国右肱骨髁上骨折,来医院治疗,整复后用夹板外固定,由于肘部肿胀严重,夹板固定不合适,第二天复查发现骨折发生再移位,这时,我用纸壳筒剪成90°拐脖状,内加沙布压垫,为病人整复固定12天,形成骨痂,21天治疗出院。打这以后,我开始用纸壳筒作为固定来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观察通过对一百例的分析证明,这样又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尤其是肘内翻发生率降至百分之五,低于国内, (天津骨科医院32%),低于国外的53%,在1978年省外科学术会议上骨科分会上,我宣读了这篇论文,受到好评。在这段实践中,我虽然放弃了调回城市工作的机会,身体健康也受到了损害,但我确享受到了只有医生才能体味到的幸福和乐趣。
(二)
在医疗实践中我经常记着鲁迅的一句话:“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从中悟出的道理就是要勇于实践敢闯新路。作为外科医生,在手术台前,决不能轻易认为有什么“轻车熟路”,每次手术都要求医生极端认真,极端负责,发挥最佳技术状态,选择最佳处理方案。
1976年6月5日下午一时,龙头马场一名工人在紧张的劳动中为排除机械故障被飞速旋转的电锯锯掉了左前臂,腕上三公分处全被割断撕脱下来,四个半小时以后将患者连同离体的断臂运来我医院。经检查断面参差不齐,泥土、机油覆盖着创面,血肉模糊,使锯掉的手臂和手指苍白,干瘪,已严重脱水,并有不同程度的碾挫伤,由于天气炎热,被撕下十多公分长的肌腱已变成了肉干。看到这些,我揪心地难受,思想斗争很激烈。接吧,自己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断臂再植手术,而且再植的条件又很差,很可能接不活,甚至发生中毒反应而威胁病人生命,这要担风险的。不接吧,看着病人痛苦的表情及患者家属一双双恳求与期望的眼光,我感到医生责任的沉重。人没有手怎么能行呢J只要我说声不能接,他将永远失去这只手,痛苦一辈子呀!当我再次拿起断臂时,戏一阵心酸,医生的天良向我呼喊,接上去!一定要接上去!于是我一边作手术准备,把断手臂放到冰箱里保存,一边运筹着手术方案,一边组织手术前讨沦,预料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解决办法。同时针对患者的断臂情况,急切地回忆着从前自己学过的有关理论知识。下午七点多钟无影灯下手术开始了。在院领导的鼓励和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克服了经验不足、设备陈旧、专科器械缺乏等困难,开始了再植手术。术中由于时间过长,劳累过度,曾几次头晕眼花,心慌手颤。实在坚持不住了,就闭上眼睛休息片刻再继续手术。就这样,一直做到天亮,已做了l0个小时了,接通了一根动脉,血液开始在断臂的血管里流通了,手术基本成功了。病人安置好了后,我又困又累,但为了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手术的全过程,回忆着有关断臂再植后病情变化的一般规律和处理原则,做好采取措施的准备。果然术后24小时,由于静脉血栓形成出现了静脉危象,接上去的断臂高度肿胀,多处出现血泡,皮肤发紫,发凉。当机立断,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取出血栓,吻合了静脉,血液又恢复了正常。在全科的共同努力下,解除了断臂高度肿胀、高烧,吻合口坏死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使缺血十五小时的断臂再植成功。这项手术的成功,受到多方面的重视,在总局和牡丹江地区的科学大会上评为优秀成果奖,牡丹江电台多次广播,鼓励着边疆地区一名普通医生继续攀登,不断进取的精神。接着我们又成功地做了断指、断掌和断臂手术。
正当我要在北大荒的建设行列里创造新的业绩时,不幸的消息传来,我唯一的哥哥因鼻咽癌去世了。撇下年迈多病的老母和四个没有成年的孩子,全靠嫂子一人照料。加上七十岁的岳母,半身瘫痪的岳父,两家都要我们回去照顾。我嫂子两次在长春为我们联系好工作,并亲自来裴德医院动员我们回去。当时我的思想斗争很激烈,想到年迈多病的双亲,想到长期供给我学习生活费用的嫂子是多么的不幸。我不回去帮他一把是要伤她的心的啊!回去吧,我又舍不得培养教育我成长的北大荒。天平的砝码将放在哪一边呢?我与爱人做了冷静的比较,家庭需要我们,北大荒更需要我们。我们做好了嫂子的工作,又把母亲接来边疆一起生活,再次选择了北大荒!
我爱人是儿科医生,跟我一样,边学习、边实践、无暇照顾孩子,正常的家庭生活被打乱了。前些年,我爱人说:“我们去密山县照张像吧。”我说等星期天有时间再去吧。我们的星期是怎样渡过的呢?星期天上午七、八点到医院中去查房,处理病人,遇到病人病情变化时一处理就是2~3个小时,晚上还要到病房巡视一遍。作为科里领导,更要奉献出星期天的一部分时间给患者。一张照片的心愿直到今天也没有实现。这么多年,我和爱人从没有带着孩子出去散步、游玩、逛商店。记得一天,我上午八点上台作腰椎结核手术,中午12点来了一位患者,右手中、环、小指被电锯锯掉,我又接着为这个患者做断指再植手术,一直到下午8点多还未下手术台。由于思想高度集中,就把孩子忘了。直到管理员领着孩子到手术室找我时,我才想起我爱人不在家,孩子可能还没有吃饭。我问小鸥:“吃午饭了吗?”“没有”。“吃晚饭了吗?”“没有”。这时我心里很难受多想拖抱他,亲亲他,给他点父爱,可我双手戴着无菌手套,穿着带血的手术衣不能靠近孩子呀!再说手术台上还有病人等着我接第三个手指呢!我没有办法,告诉小鸥,你先等等吧,我转身回到手术台上去了。李管理员看到这种情景,抱起孩子去休养灶食堂要两根油条给孩子吃了。晚十点多钟,手术结束了,我没有顾得去看睡在大椅子上的孩子,直到安置好病人后,才把孩子领回家。孩子上小学后,我和爱人先后在外面进修学习,一个人在家更没有精力照顾孩子和辅导功课,孩子在四、五年级的学习成绩不好。l980年我在山西医学院学习,我爱人废寝忘食给孩子辅导3个多月,总算考上了初中。1979年我把二孩子从长春接回来后,怕两个孩子互相影响学习,又怕影响我们的工作,我把不满l3岁的孩子送到八五一一农场中学读初中二年级。念完初三时,要考高中了。一天,孩子回来说,因为户口不在农场,学校不让在那里考高中,我说:“你回去吧,我打电话给你们校长,先让你考,户口随后迁去。”第二天我上班就手术,结果给忘了。孩子回来哭了,埋怨我这个爸爸。没有办法,只好让孩子再念一年初三。我又“欠下”了孩子的债。
在十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确有所失但也更有所得,在医学科学上,逐渐占有了更多的知识和临床经验,使我在人生的追求中,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做出更多的奉献。
1983年5月,一位右手缺拇指的青年职工来到医院,要求为他再造一个拇指。人手没有了拇指,手的功能便丧失了一半,将给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经过会诊,决定利用游离第二脚指再造拇指。这是显微外科的高难手术。它是把第二脚趾头切下来,接到手的拇指位置上,要进行很复杂的手术,我们作了充分准备,定手术方案,学习手术步骤,解剖尸体脚趾。于6月15日早八时手术开始,台上台下,医生、护士密切合作,游离出左脚第二趾的一条动脉,一条静脉,一条伸趾肌腱,一条屈趾肌腱,二条趾神经。在游离趾动脉时,发现趾动脉畸形,经过小心翼翼的解剖,游离出了第二趾动脉、切断肌腱神经节囊,第二趾只有动静脉相连,暂不切断。这时在22度室温下工作了8个小时的医生、护士已是汗流浃背了。没有休息,接着进行第二步手术,游离右手拇指上的血管神经肌腱和掌骨头,然后切断止血管,将脚趾头移到拇指处进行缝接关节血管神经和肌腱,缝接过程中发生了血管痉挛,经过20个小时耐心细致的手术,终于把二足趾移植到右手拇指上来了!七天后切口一期愈合,血运良好,手术获得了成功。半个月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了裴德医院这一手术成功的消息,接着,《新民晚报》也刊登了这项消息。现在那位青年再造的手指感觉好,功能接近正常。
科学有险阻,只要肯登攀。一个高难手术完成后,我们又计划开展另一项高难手术。十几年来我和同志们一道开展了骨盆截骨术治疗小儿先天臼髋脱位;大块骨移植术治滑肿毒;小腿延长术;股骨一次延长术;椎间关节切除植骨固术治疗颈椎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断臂断指再植术;带血管的腓骨移植术;带血管蒂的游离皮瓣移植;带血管蒂的大网膜游离移植手术;游离第二足趾再造拇指等高难度手术七十多项。其中有的项目达到了省和国家级水平,有的手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我个人写了论文22篇,有的在省内外科、骨科、肿瘤科、中医科学术会议上报告、交流或发表。1976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一名普通知识分子多年来的追求和愿望,在行政上,l981年我又被提升为副院长兼外二科主任,现在又当了院长。政治上有了进步,业务技术上有了提高,被评为先进技术工作者、优秀党员。l982年还被授予农场总局特等劳模,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又被授予农牧渔业部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些都是我不曾想过的,我的喜怒哀乐是和患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情况下,身份变了,地位变了,我要全心全意地继续尽到一个医生的职责,为人民的健康、为农垦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