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粮食管理 一、原粮管理
建场以来粮食由农场统一调拨,场队两级管理。生产队管理种子和饲料,场加工厂统一管理口粮。
1 、晒场晾晒:新粮进场后,由各生产队在晒场晾晒。建场初期,各队晒场均为土晒场,1964年场投资在一队、八队建筑了水泥晒场,以后各队陆续修建,到1984年,全场十四个生产队和粮油加工厂均建了水泥晒场,加快了粮食晾晒速度。五十年代晒场上粮食苫盖物资大部分用草苫子,每年于麦收前组织人力打羊草,用麻绳打草苫子盖粮食。一块草苫子面积8 —10平方米,成本低,盖粮堆通风透气、不易霉粮。到六十年代中期,大量草甸子被开垦,草量不足,开始使用塑料布盖粮。至七十年代,晒场上的苫盖物资几乎被塑料布和苫布代替,前者透气不良,长期苫盖降低粮食质量。各队晒场均有晾麦棚,连雨天时,粮食可摊入晾麦棚内,不需苫盖。1957年十二队第一个修起固定式晾麦棚260 平方米,效果很好。以后各队陆续修建,从简易草盖棚发展到瓦盖永久棚。到1982年,14个生产队和农业试验站均有瓦盖晾麦棚,总面积为4,200 平方米。建场初期,粮食晾晒都是人工翻晒,畜力积堆,到六十年代各队都有了扬场机,七十年代用手扶拖拉机或小四轮拖拉机摊晒,部分生产队使用了清粮机、精选机、输送机、装袋机、装车机,晒场实现了机械化。到1984年末,全场有扬场机28台,清粮机13台,输送机3 台,装袋机9 台,装车机7 台。
2 、粮食检验。粮食处理前需检验质量、确定等级。建场初期没有配专职化验人员,也没有检验仪器,对粮食检验主要是用官能鉴定法,即用口咬识别水份多少。上缴粮食只凭粮库一方的检验结果。从1974年开始使用仪器进行检验工作,各生产队都购置了化验设备,配备了专职人员,场统一组织了培训,并在粮油加工厂配一名检验员。到1982年各队都陆续配齐了小麦容重器、快速水分测定仪,部分生产队还有电烘箱。各队都可以测定粮食水分、容重和等级了。这样对保证向国家交售好粮,为与国库统一验等标准创造了条件。
3 、粮食保管。全场口粮都集中在加工厂保管,大部分粮食在库房内存放,一部分粮食在晒场上入囤存放。
种子、饲料由各队保管。建场初期各队种子库都是土坯草房或建土粮仓存粮,有一些生产队在晾麦棚里坐囤保管种子。1957年,一队、十二队建了砖瓦结构的库房,以后各队陆续兴建,到1982年末,14个生产队及试验站都有了砖瓦结构的种子库,种子、饲料均在库内保管。
二、粮食交售
1 、征购:1957年以前没有粮食征购任务。1958—1970年,农场粮食生产迅速发展,每-年留足“三留”(即口粮、种子、饲料)后,其余全部交售国库。1971年以后,国家实行粮食征购一定五年不变的政策,农场定购任务为500 吨。
2 、加价奖:从1965年粮食年度开始,以基本换算单位换算,全年向国家缴纳公粮和卖给国家商品粮,每人平均超过100 市斤以上部分给予统购价9%的加价奖(公粮部分不计算),“文革”期间加价奖停发。1971年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按场交售的实际平均价计算,超过部分加价30%,1979年加价奖提高到50%。
上缴粮时,农场积极组织交粮。历来实行边收割、边晾晒、边扬场、边入库。边上交的措施。多数年份是交粮进度快,质量好。从建场至1984年末共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5,518.2 万斤。其中1980年交粮1,881.2 万斤,商品率占57.4%,是交粮最多的一年。
三、粮食调拨
1 、种子调拨:按规定的种子播量和下年的播种面积由生产队留足所需的种子,如果品种更新换代,由生产技术部门提出用种计划,由粮食部门核对转调,比一般商品粮提价5 —15%。
2 、饲料调拨:生产队在编制年度计划时,按年末性畜存栏头数加减年中变动数,求出平均饲养头数,按规定标准换算确定全年总需要量,如有不足时,由粮食部门按比例调剂。豆饼由加工厂付给。
3 、成品粮调拨:全场口粮由各单位按月初供应人口和当月人口增减编造计划,粮油报表经审核后确定供应量。对口粮供应品种按农场粮食种植品种而定。
建场初期,口粮供应以粗粮为主,约占60%,多为玉米面和玉米考查子。l965年以后以细粮为主,主食面粉,辅以少量大米,如因食习不同可自行到附近农村调换。1980年后,细粮比例达100%。
4 、食油供应。按人口每人每月供应一市斤,主要节日多供应一市斤,这样,每人每年供应豆油l4—16斤。
5 、粮票管理。1980年12月份以前,由加工厂出纳员代管,从1981年开始,在商业科设票证员一名,负责粮票的管理工作,并建立了帐目。
为防止粮食外流,l966年和l974年两次发行场内粮票,只限在场内通用,1981年末停用。黑龙江省地方粮票1966年前仅有少数公出或探亲出场人员使用,流通量不大,自1968至1979年,大批知识青年来场插队,余粮要付给粮票,一时粮票非常紧张,后经农场管理局由其他单位调入几十万斤,这才得到缓和,一直到现在基本满足需要,每年发放量在20一30万斤。
全国通用粮票历来是紧张的,如有去省外探亲办事的,只能到长汀粮库兑换,有时供不应求。
粮食供应标准 单位:市斤
历年上交粮统计表 单位: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