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第八编 大事记
大事记
1954年6月,海林县地方国营海林农场成立。
1955年10月26日,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地方国营海林农场改建为省属国营机械化农场,从11月1日起正式归省领导。
1955年12月,宁安农场场长高大钧、农业技师张立忠来场协助建场事宜。省农场管理厅机务处刘充同志、生产处杨耀庭同志来场踏勘荒原,估算可垦荒原面积。
1956年初,农场开展内部肃反运动,l958年结束。
1956年4月10日,逯殿生等驾驶拖拉机在2号地(现5队的1号地)进行首次机播小麦。
1956年,国家投资l3万元,修建场部至长汀间的公路,全长13公里,历时l0个月,1956年10月完工。
1957年冬,农场进行了反右斗争补课。
1958年4月,为宁安县各公社代培拖拉机学员80名。
1958年4月末至5月初,福州军区.广州军区一百二十余名转复官兵来场。
1958年7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慰问团来场慰问转复官兵。
1958年11月28日宁安县召开了三级干部会议,农场党委书记、场长、科室主任、各业务口负责人和生产队支部书记、队长参加了会议,会议的内容为“拔白旗”、“插红旗”。农场有三名干部被拔了“白旗”。
1958年12月31日,畜牧队(现二队)兽医谢孝先,由于贪污受处分,对领导心怀不满,趁新年放假之机,纵火烧毁猪舍1,080平方米和临产母猪170余头,共损失价值5万余元。
1960年8月,降雨量特大,历史上罕见,长汀至牡丹江铁路被冲毁,海长公路中断。农场水库水位猛增到危险线以上,放水闸门不能开启,牡丹江专署派飞机空投铁线、钢丝绳等抢险物资。
1961年,牡丹江专署工作组来场检查工作,专员于天放为关门咀子水库题词——“双峰水库”,从此将关门咀子水库改名为“双峰水库”。
1963年6~8月,王维国、冷桂芝、唐玉臣等70余名牡丹江市知识青年下乡来场。
1964年9月,破土动工兴建场俱乐部。全场职工积极参加了义务劳动。到1965午I04外部工程基本完成。
1966年3月20日,以党委副书记周海同志为首的28名同志赴省参加大庆式企业训练班。
1966年5月26日,试行评工记分办法,制定了“海林农场经营管理和工资制度改革试行草案”。
1967年2月10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造反派组织夺取了全场党、政、财、文大权。
1970年6月13日,食品厂熬制皮带油失火,李世斌、杨德臣奋不顾身为抢救国家财产被烧伤。
1970年,耗资164,000元,在海长公路牛尾巴河上建造了卫东大桥,使原来的木结构桥改建成石拱桥。
1971年4月24日,红光队食堂起火,烧毁食堂200平方米,职工住房6栋(600平方米)。
1971年4月27日,马鞍山队烧毁青年宿舍160平方米,代销店粮食6,000余斤,家属房75平方米。
1972年,省委副书记张林池来场观察。
1972年1月19日,省“一打三反”工作组进场。
1974年10月党委书记徐善亭随省委参观团赴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参观学习。
1674年11月18日,那振洲副场长带领全场各单位负责人39人赴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参观学习。
1975年8月,全国第二次半细毛羊育种协作会议在农场召开,全国知名遗传繁育专家郑丕留等参加了会议。
1975年10~11月,农业学大寨,在五队南岗修水平梯田165亩,出动推土机10台,汽车2台,亩投资164元。
1975年,为发展红砖生产在十四队北岗建一个现代化隧道窑,因技术和土质等原因,没有成功,不得不报废,于1979年在国民经济调整中下马,给国家造成30余万元的损失。
1976年8月,场成立了防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金场设立兴旺、红旗、银河三个测报点。
1976年5月14日,大海林林业局兴农林场发生山火。火势很大,农场出动人力1,268人次,汽车7台,20个班次,东方红拖拉机5台,10个班次,轮式拖拉机东方红—28三台,20个班次,尤特1台,6个班次,巡逻马8匹投入扑火战斗。
1978年1月,黑龙江省农场总局授予海林农场“在培育东北半细毛羊上成绩显著”奖状,农垦部授予先进集体。
1979年4月8日,王道隆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室,引进甜叶菊,首次在我场试种成功。
1979年6月14日,牡丹江农场管理局授予毕庆珊等13名同志为中级科技人员技术职称。
1980年2月4日,海林农场被评为牡丹江国营农场管理局畜牧先进单位。
1980年12月,黑龙江省农场总局授予“海林农场标兵养羊场”称号。
1981年7月9日,场直地区开始兴建自来水设施,同年吃上自来水。
1982年1月10日23时40分左右,机关锅炉房起火,烧毁锅炉房和浴池,损失2万3千元。
1982年4月5日,清明节,上午九时二十分左右七队西北沟因万丈一社员上坟烧纸跑山火,场出动千余人扑火,下午14时许将山火打灭。这次山火烧毁农场山地、林地一万零五十一亩。
1982年6月15目,以柴田武为团长的“日中友好第十五回拓友会访中团拉哈密会”一行14人来场进行一天的访问。场长杨志忠、办公室副主任丁汉忠接待并设宴招待了日本友人。并摄影留念。
1982年7月1日,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全面开始。海林县副县长卜长青及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刘厚林亲临农场视察。
1982年8月31日,牡丹江农场管理局在农场召开甜菊种植现场会议。会议邀请了省、总局和一部分地、市、县有关单位参加,会期三天。
1982年11月10日,场办公楼破土动工。
1982年赵鹏翔、王道隆引种甜菊试种成功,获牡丹江农管局科技成果一等奖,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3年5月25日,农场“导入林肯羊血液提高东北半细毛羊羊毛品质试验”通过省农场总局组织的技术鉴定。东北三省部分养羊专家应邀参加了鉴定会。同年这项科技成果受省政府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高翼、孙善全受奖。
1984年初开始试办职工家庭农场。二队、四队、九队、十一队、十四队共办家庭农场七个。
1984年3月,农场开始进行企业整顿,成立企业整顿办公室,同年十一月经牡丹江农场管理局验收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