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气候

第四节 气候



  我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处完达山南麓、穆棱河北岸的狭长地带,热量和水分受地形影响,变化较大,季节性明显。其气候特征是:春季风多雨少容易干旱;夏季高温多雨,昼长夜短;秋季温降迅速,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漫长,夜长昼短。
  一、气温:年平均气温2.7 ℃,历年极端高温35.3℃。最低温度零下39.1℃,两者间温差达70℃以上。全年有5个多月(11月至3月)平均气温在零℃以下。二月份(立春)开始气温逐月上升,八月份(立秋)以后逐月下降。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0℃以上,最高一般在30℃以上,历史上最高气温的1978年为35.3℃,最冷是一月,平均温度为零下20~25℃,最低一般在零下30~35℃,历史上最低温度的1969年为零下39℃,温度的剧变在春秋两季最为明显,形成聚冷聚热天气。
  二、降水量:年总降水量多年平均为536.6 毫米。最高年(1981年)降雨量为841.6 毫米;最低年(1975年)降雨量为335.1 毫米。雨量多集中在夏季(7、8 月),降雨量在155.3 毫米至406.6 毫米之间,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6%。秋季次之,一般降雨量较为正常,占全年的22%。冬季,春季降水量较少,共占全年的22%。
  我场由于地形原因,靠山与平原的地区降水量也不一致,夏秋两季山区偏雨较多,有时多降50毫米左右。
  冬季,完全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雪量一般不大,最大积雪厚度为51厘米(是在1960年。
  历年初雪平均在10月25日前后出现,最早的是1957年10月9 日,最晚为1968年的11月9日。历年终雪平均在4 月16日前后,最早为1961年的4 月8 日,最晚是在1973年的5月22日。历年10月10日左右初冻,最早的是1977年9 月21日,最晚的是1972年10月22日。多年在11月5日前后封冻,常年的水面冰冻层约为1.5米左右。
  三、风速及风向全年平均风速为3~5米/秒,一年之中,春季风多风大,3月至5月间,气旋活动频繁,平均风速在4 米/秒以上,风力多达7~8 级,极大时可达9~10级。夏季风速最小,平均风速在3米/秒左右。全年盛行西南风和西北风,春夏多西南风,秋季多西北风。
  四、无霜期:多年平均为130天,最长的1968年为157 天,最少的1964年为113天。历年平均初霜期约在9月25日前后,最早的1958年在9 月17日,最晚的1972年在10月12日。历年终霜期约在5月17日前后,最早的是1968年4月25日,最晚的是1964年的5 月26日。
  五、日照与蒸发:全年日照总时数多年平均在2 ,260 小时,其中5 月至9月间的作物生长期日照时数为1 ,013 小时。
  年平均蒸发量为1064.3毫米,以5 、6 、7 月份较大,对解除春涝现象尚有好处。多年平均的各月蒸发量如下表



  六、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作物造成气象灾害的主要有春季的大风、夏季的低温冷害、冰雹、秋季的早霜、冬季的大雪及生长期的旱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