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林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林业发展概况



  原八五○农场根据(59)虎规字第一号《虎林县人民委员会关于林界划分的规定(草)》中所规定的北至七虎林河北支河为界,东、东南至虎迎铁路,虎林镇边界,西北,西至原虎宝县界,西南,南由虎宝县界开始斜向东南经富国村串通密虎铁路至穆棱河为界,总场范围内有山林区1,130,000亩,天然林854,000亩。至1963年改制后,二级制八五○农场的场界是:东起宝东,南以穆棱河,西与农垦部实验农场以穆棱一干渠为界。北依七虎林河,西北与云山农场,东北与八五四农场为邻。原八五○农场所属林区,全部划给云山农场与农垦部实验农场(现八五○农场)。两场以七虎林河主河道为界(农垦部实验农场林地面积24.47万亩,云山农场林区面积21.5万亩)。二级制八五○农场由于远离林区,所以该场仅有场界内林地10,047亩(主要是场内的凉水山宝东山)。原八五○农场建场初期集中力量开荒造田,除房区道旁零星植树外,未大面积营造人工林。1957年,总场场直建立圆艺队,在西岗后山开始引入小苹果(黄太平),草莓、黑豆果(黑穗醋栗)及葡萄等。1958年,由吉林引入大苹果、中苹果及小苹果共6,100株,分布在西岗园艺队,四分场凉水生产队(现八五○农场二十四队),五分场四队(现八五○农场十队),并建立果园苗圃。1958年7月18日—19日两天在四分场二队召开林业现场会,当年该队有育苗试验地9亩,引进紫穗槐,洋槐、桑槐、杉木进行育苗试验,另引进抛辣子,元叶鼠李,辽东山梅花,银白扬,雪柳,家核桃,杨槐等28个树种1,813株树苗进行试栽。1959年,全场绿化造林面积2,640亩,各分场场部及生产队队部绿化315亩,穆棱一总干河堤造林75亩,另在靠近山区地带造用材林1,500亩,春季育苗面积515亩主要树种是水曲柳和丁香,占总育林面积的94%。全场零星造林287,778株,其面积约达600亩,已栽果树88,000株,面积1,263亩。1959年2月初,召开了果树育苗及传授技术栽培大会,传授果树栽培技术,参加人员28人。当年温室育苗70万株,播种64万,杨树插条育苗 6万株。4月下旬召开了果树修剪及栽培技术会,参加人员20人。在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至社教前基本发展不大。1965年,社教时在大造四清林的基础上,林业工作方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绿化林及农田防护林为主,但大多数只栽不管,成活率不高。1974年以后,营造用材林开始有大发展。多年来,在不断加深认识的实践中,我们有步骤地进行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在林区修建公路48公里,先后组建了付业队,森林煤矿分场,四队、五队、七队、八队、林场、林煤场、养鹿场、平山林场,东沟林场等沿山单位。全场至目前为止实有林地面积120,849亩,天然林87,198亩,人工林33,951亩,除历年受灾死亡的外,现保存成活的40%以上面积为25230.8亩,其中农田防林14,674亩,用材林8,958亩,绿化林127.8亩,经济林(果树)1,471亩。人工林中按树种分是落叶松12,175亩,杨树10,157亩,樟子松158亩,水曲柳237亩,红松120亩,柳树177亩,榆树16亩。场部设中心苗圃,生产队设苗圃33处共670亩,每年出苗55万株。现有林业工人320人,每年可造林万亩以上,并从事养鹿,养蜂培养黑木耳及木材加工等多种经营。
  全场有护林防火组织,并配有专职护林员17名,设护林防火检查站四处,林路管理站一处。农场林业总投资已达360万元,每年投入山林地区费用57元万左右。林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八五○农场三级制时期占27.2%,但随着农牧业生产大发展,1963—1975年林业产值才占总产值0.4%,1976—1980年占1.8%。
  我场行动早,栽得多,基本已形成农田防护林网格的生产队已开始受益。1971年,春季大风,在原三十八团二十一连九号地观测到,有林带保护的东侧小麦亩产355斤,离林带100多米的是206斤,到200—300米处是173斤。又南端在防洪堤及穆棱河岸树木的保护下,小麦产量是 371斤,离堤远的分别为296斤和167斤。这说明在防护林和其它防风屏障作用下,抗御风灾的效果是显著的,其蓄水抗旱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据初步不完全统计,我场林业资源蓄积量约199,777立方米,其中天然林幼龄林面积47,265亩,蓄积量47,2652方米,壮龄林29,205亩,蓄积量60,977立方米,成熟林20,087亩,蓄积量70,403立方米,人工林蓄积量1,466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