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三级制农场时期

第三十章 服务行业

第一节 三级制农场时期



  随着农场生产的发展,服务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在提高生产的同时,相应地改善了职工的生活。服务行业的路子也愈走愈广。
  自农场成立以来,除1957—1958年设生活福利科,兵团时期由后勤处负责管理服务行业及生活福利外,均由场长办公室负责。
  农场一成立,为了解决劳改人员的服装制作,首先于1955年5月成立被服厂,厂长杨笃信,并在食堂的基础上,由菜组自种蔬菜及养猪,从而降低干部、职工及劳改人员的生活费。
  1956年,各大队又相继成立了被服组、理发室和托儿所。该年6月,总场成立供销合作社。
  1957年,总场和分场相继建立了澡堂后又中止。当年各分场成立了供销商店。
  1958年,在职工生活方面作了大力改善。当年6月6日,农场各个生产队都成立了集体食堂。成人(职工家属)每人每月交6元伙食费,小孩只交3元,都在食堂就餐。生活费用比1957年降低一半,各个分场和有条件的生产队都成立了托儿所和供销商店。
  1959年,总场于西岗建成5,305平方米的招待所大楼,次年又续建150平方米。这一年全场有食堂175个,就餐人员过万人。女炊事人员占炊事员总数的50%,出现了3个“三八食堂”,四分场“三八食堂”,7个炊事员负担500人吃饭。农场从8月15日到9月15日还开展了缝洗补突击月,全场各队都成立了以缝、洗、补为中心的多项服务小组。
  1959年,全场有托儿所46个,幼儿园3个,设有长托班,入托儿童1,293名。
  1960年12月21日,农场决定医院成立营养灶。干部、职工和家属中出现“浮肿病”,修配所多达20%,不得不停工休息。同时于12月23日,在五分场召开代食品(用豆秸粉碎过筛做成的食品)加工会议,推广做代食品以补生活之不足。
  在这一阶段,农场共修建永久性食堂16,681平方米。宿舍139,356平方米,虽然仍感用房紧张,但基本解决了食堂矛盾。服务人员也由1955年的140人发展到1959年的1350人,1961年后由于受灾调正下降到662人。总场设小饭馆1个。分场有饭馆12个。总场设理发、修鞋组1个,分场10个。总场商店1个,分场商店13个,生产队有代销店5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