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邮电

第三十二章 邮电、银行、税务

第一节 邮电



  一、组织机构沿革(见表一)



  二、创建与发展
  1956年,虎林县邮电局在八五○农场场部所在地西岗,设立了邮电所。
  1957年12月,在五分场场部所在地辉崔设立了邮电所,营业员二人。经办项目:信件、包裹汇兑、报刊发行、挂号等。因为人员少,投递条件差,每天各投递单位派人来邮局送取邮件。
  1964年,红星邮电所增为四人。当年开辟了乡邮投递业务,乡邮员把邮件送到队,并担负由红星村到云山邮运业务。
  1966年,开辟了三条自行车乡邮路,共一百多公里,分东、西、北三路和云山(水库东工区)。道路很差,乡邮员风雨无阻,雨后泥泞就把车放在路口,扛起邮包步行进队,有时一天步行七八十里,还背着三四十斤重的邮包,冬天雪后用爬犁拉,接送站用手推车,有一次雪大,接站员王重思脱了棉衣,在雪里一步步往前推,因受凉落了腰痛病。
  1970年,县局、农场合资建立了现在支局的局址房舍,迁入后成立红星邮电局。建立了三个邮电所,即:辉崔、向阳(八队)、前线(四队)邮电所。
  1974年,乡邮实现了摩托化。支局开辟了四条摩托邮路,同时撤销了三个邮电所。1975年开办机要通讯业务,收寄和投递八五○和云山两场的机要文件,兵团时期城市知青来场,汇款和包果业务大幅度增加,有时一个月收进包果三千多个,汇出汇款两千多本。
  1973年,糖厂建成投产及工付业产品增加进入市场,农场与外地联系日益增多,电报和长途电话业务量倍增。
  1975年7月,架设了从卫星到虎林的有线电路,开办了话传电报(以前邮送)。
  1975年,三十六团撤销,部分连队并入三十八团,二十四连邮电所继续存在。
  1976年和虎林开通了三路载波机,又和杨岗、永红开通了单路载波机各一端。为保证申报电话畅通,配备了1.5千瓦的汽油发电机。1978年配备了电瓶组和充电机,使载波电路在停电时继续工作。县局又配备一台三轮摩托车接送站用。
  三、报刊发行
  五八年转业官兵来场,辉崔所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订户很多,两报200多份,一刊300多份。三年困难时期,纸张缺乏,报刊压缩,发行实行定额分配,辉崔只分配人民日报10份。1963年报刊定额份数增加,各种杂志陆续恢复。1966年“文革”开始,各种报刊停刊,只剩下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发行量猛增。1977年各种报刊复刊,因当时纸张仍困难还是定额发行。陆续增加到200多种,期刊定阅达到5,600多份,1979年开始增加期刊定额,红星支局订阅达到8,296份。1982至1983年订阅渐缓,1982年压缩公款订阅后,私人订阅增加平衡到1981年水平。(见表二)
           报刊发行统计表          (表二)



  四、1978一1983信件包果业务量统计表
                           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