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经营规模述
第三节 经营规模述
1、农业:农场自1963年至1975年的十二年间,总的来看是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建场初期的1963年有耕地106009亩,总播种面积为87464亩,其中粮豆播种面积为86743亩,粮豆亩产98斤,总产849.1万斤,到1974年耕地面积达到255,389亩,总播种面积为231520亩,其中粮豆播种面积为220442亩,亩产118.2斤,总产2621.4万斤。
2、林业:林业生产,没有单独机构管理,只是作为一项生产与生活中的辅助行业,建场以来每年春季由农场统一下达植树造林任务,并动员全场干部、职工和能参加劳动的家属植树,植树地域一般是以营区的房前屋后或路旁地边,以期达到绿化防护目的。同时也利用山岗坡地植树,但因为没有专人管理,出现“栽树不见林”的现象。
在建场的十二年中,总共植树2147亩,平均每年植树100多亩,1974年植树多些,达到437.8亩,另外还有340亩果树林。从效果上看,对农田道路、营区的防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牧业:自1963年建场就建立了畜牧队,饲养大牲畜570头,还有猪372头,鸡187只。到1974年大牲畜存栏数为992头,猪存栏4416头。
4、工业、交通
工付业自建场初期就比较重视,1963年就有了初具规模的粮油加工厂,白酒、糕点、制材和砖瓦厂等单位,当年收入是1609千元,到1974年收入达到3567千元,占全场总收入的48%左右。
交通运输发展缓慢,建场初期有汽车26台,大、小客车各一台,场内公路不系统,场部到各生产队没有定期客运,往返于场部连队之间的基本是胶轮拖拉机和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