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年
一九八○年
1月1日:农场决定全场实行浮动工资生产责任制,定额记分,以分计酬,机关实行岗位责任制,百分考核以分计奖。 1月18日:农场决定将奶牛点建在一队东2公里处,设计容纳500头奶牛,暂进300头,逐步扩大。 1月21日~23日:共青团八五○农场委员会在红星村召开第二届团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55人。 2月6日:农场决定加工厂的皮革车间移交给制材厂经营。 3月13日:粮油加工厂生产的糖果因质量不佳,滞销停产。 4月3日:由制材厂组建一转运站,负责装卸出口大豆及煤、钢材等。 4月6日:农场设立专职“集体生产领导机构”,与林业科合署办公。 4月15日:采购站与商店分开,单独成立支部,陈水生任支部书记兼站长。 5月13日:农场成立“旱灌”办公室,管局在我场召开旱灌现场会,各单位都用“小白龙”(白色塑料软管)灌溉麦田,大豆、甜菜等。 5月14日:农场成立“学生就业安置”委员会,机关有关科室及学校领导参加。 5月26日:水利二队(现水管站)工人方辉被本队长临工郑华玉(平时不和)用铁锤砸死,作案后畏罪潜逃至八五四农场被捕,牡丹江中级人民法院判处郑玉华死刑,缓期一年执行。 5月29日:二十七队将住区打扫的乱草堆在一起点火烧埋不严,跑火烧毁房子一栋,53家住户的小厦子和柴火垛,另有一栋住房受损失。计数万元。 6月1日:电视塔开始动工安装,由付场长张宝明亲自指挥。15天完成73米的吊装任务。 6月5日:科研站配合东北农学院在全场范围内进行杂草现状普查,全场农田杂草共计157种,分属40科,其中旱田26科111种;水田19科30种;水旱兼有5科16种。 6月13日:农场首次在小麦地上喷施矮壮素,效果较好。 7月1日:广播站开始用10瓦电视插转机接收林口信号,向全场转播电视节目,因信号源太远,效果较差。 7月20日:农场成立场直劳动服务公司,吴顶峰任经理,王振刚任政指,于培松任付经理。 8月7日:粮油加工厂小麦库因超过设计容量而崩塌,损失价值数万元,厂长受纪律处分。 8月9日:全场小麦平均亩产达324.6斤,创我场小麦亩产的历史最高记录,其中二连平均单产444斤,一连414.9斤。 8月11日:农场选举王凤翔(党委付书记)赵顺才(科研站技术员)潘茂盛(八队职工台湾 籍高山族),孙树友(一队兽医)等同志为虎林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8月26日:农场决定由28连政指陈占友率人去北山(永红公社南2公里处)组建林业分场。 9月8日:医院购进一台“格斯63型”救护车。 9月20日:农场变压器主容量由100KVA增至1800KVA,二次变压由6.3KV改增至10KV,保证和满足了生产和生活需要。 10月13日:中共八五○农场党委办公室和机关党委分开,原政治处付主任于萍瑞任机关党委付书记。 10月15日:四队用业余时间发动职工群众挖自来水地沟,并建成一栋4层楼的水塔,是我场用自来水的第一个基层单位。 10月20日:农场成立老干部工作委员会。王凤翔任主任委员。 10月:农场撤销政治处,成立党委宣传部(裴增茂任部长)、组织部(张宏钧任部长)。 10月:场畜牧技术员王立斌任八五○农场付场长;任命张宝明同志为付书记。 11月3日:农场购进一台大型客车,以保证东片边远连队场内班车,方便职工群众来场部办事就医。 11月24日:农场60%以上的职工,干部调了工资。 12月23日:农场决定将机关维修队合并到基建队。 12月27日:虎林县电视台1000瓦机器开始转播林口信号。我场插转台用5频道收虎林台,以10频道转播全场,红星村地区和附近连队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