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形地貌、山脉水系
第二章 自然概貌
第一节 地形地貌、山脉水系
本场区东西长71公里,南北宽38公里,西宽东窄略呈长方形状,总面积1129.5平方公里。
场内山地、丘陵、平原兼有,地貌多样。西北部是完达山脉,山峰耸立秀丽多姿,成为本场天然屏障。有团山、皖峰、小马鞍山等七座高峰,海拔207米到300米之间,其中最高峰海拔319米。山林面积13.4万亩,占全场面积的0.8%,复盖着次生林,生长柞,杨、桦。椴等树种。其中已有四万亩进行了改造更新,栽造了落叶松,樟子松等。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从完达山麓丘陵漫岗过渡到七虎林河、阿布沁河二河冲积平原,海拔在55米——110米之间。西北部多为漫岗坡地,坡度为1—3度,囊括一、二分场,面积381460亩,占全场土地面积的22.5%。东部、南部为平原,地势低洼易涝,地面相对高差小,一般在千分之一以内,三,五、六、七分场建于其中,面积106万亩,占总面积的62.6%。
七虎林河横贯全境,发源于七虎林山,为乌苏里江支流。在本场境内长96.3公里。流域面积850平方公里,平均流量10—25立方米/秒,洪水期最高达745立方米/秒,而枯水期仅有0.35立方米/秒。河床弯曲,泥土底质。旱季河宽仅6—8米,雨季涨水,河水出槽倒灌,水面宽可达几公里。
阿布沁河,发源于完达山,也属乌苏里江支流,是本场北部界河,流经场境长25.9公里,流域面积296平方公里。平均流量30立方米/秒,洪水期可达300立方米/秒,枯水期仅6立方米/秒。河床弯曲很大,旱季仅宽十多米,涨水期,河水出槽,水面宽达数公里。上游河底沙石,下游河底为泥土质。已修成一条从阿布沁河引水的运河,长32华里,断面20平方米,流量可达10立方米/秒。
本场西部、北部地区靠完达山麓,地形起伏,山间径流在境内汇成头道半截河,二道半截河,小清河等注入七虎林河。现本场已修成团山、“六一八”、丰产、东风等四座水库,总库容量1363.7万立方米。可灌概面积6.5万亩。三、五、六、七分场地下水位较高,一般3—6米。地下水总贮量约2.9亿立方米。已打成电井29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