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章 农机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56年,八五○部农场派配备有八台斯大林80型拖拉机和苏制十铧犁、五铧犁等农具的机耕队到迎门顶子地区进行开荒。他们成为本场第一代机务工人,携带的农机具也成为本场第一批农机具。
  1957年四月始设机务科,负责人袁兰亭,技术人员8名,后任林青山为副科长。1958胡锡银继任机务科副科长,技术人员7名。
  1959年改称机电科,科长高登云,成员4人。
  1960年机构调整,与农业科合并,称生活指导办公室。主任袁光,副主任高登云,机务技术员6名。
  1961年复称机电科。科长高登云;副科长高松奎。技术员5名。
  1963年本场分为八五四、皖峰两场。八五四农场机电科长高松奎,技术员2人;皖峰农场机电科长曹富林,技术员4人。年末两场合并后,机电科长为高松奎、曹富林,技术员7人。
  1965年科长高松奎,技术员5人。本年始设工程修理车,业务归科领导。
  1966年科长高松奎,技术员3人。
  1967年本场成立革命委员会,机构精减,本科只留一人。
  1969年组建三十三团,机务工作并入装备股。
  1970年农机归生产股,股长任清志,张焕林调任副股长,分管农机工作。
  1973年设机务办公室,仍归生产股辖属,负责人张焕林,技术员4人。
  1977年恢复农场建制,设机务科。科长刘振东,技术员4人。
  1978年,科长调出,孙宝山任副科长。技术员4人。
  1979年张焕林调任科长。
  同年本场下设分场机构。一分场机务副场长刘承运、二分场机务副场长沙朝贵,五分场机务副场长刘连惠、六分场机务副场长徐国浩,七分场机务副场长所恒业。
  1982年孙宝山任科长,郑国礼任副科长,技术员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