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副产品的管理及销售 粮油是本场的主要产品,从1956年至1962年本场三级制时,粮食实行农场、分场、生产队三级管理,农场一级调拨。1963年本场改为二级制,粮食实行两级管理,一级调拨。
一、粮油管理及销售
1、粮油管理
①粮油调拨
种子原粮调拨。按本场规定的播种量和第二年的播种面积确定留种量。全场生产队留种多少,由农业科和种子公司确定,由各队造表报粮食科入帐。种子公司开出调令到粮食科办理调拨手续,粮食科开调拨单到各队办理手续后种子方可出库。原粮调拨须在粮食科开调拨单到各队办理财务手续才可出库。种子1978年留量为7710吨,1982年留量为8470吨。
成品粮油调拨。全场粮油供应是根据各单位食堂管理员填报的“粮油核销月报表”,报粮食科核定各单位当月粮油供应总量。调拨员根据当月“粮食核准凭证”开调拨单据予付下月的粮油,凭调拨单办理财务手续,到加工厂取货。建场初期以粗粮为主,1965年后以细粮为主。
1975年后购买细粮不受限制。
饲料调拨。每年以9月份为饲料结算年度。各单位畜牧管理人员每月1~5号将畜群分类填表上报粮食科与畜牧科各一份,由产品会计核实数量给予记帐,当月不上报饲料报表的单位过期作废。节余和超支每年以九月底作一次决算,超节情况转下年度。
②粮食保管人员。从1956年建场以来,农业生产队都配一名粮食保管员,负责对本单位粮食的保管、储藏、发放工作,保障粮食安全无事故。
③粮食检验人员。本场是从1965年开始配粮食检验员2人,检验员由加工厂管理。1969年成立化验室,设在加工厂。1980年成立中心化验室,配4名检验员,由粮食科直接领导, 1982年增加到6名检验员。各生产队从1972年开始配检验员,到1982年有15个生产队已配检验员。全场出口、上交和进加工厂的口粮都必须经过本场中心化验室检验.
④粮食保管检验设施。
储粮设施。本场储粮以土粮囤为主,至1982年全场有土粮囤592个,可储粮18000吨,另外,加工厂有四个砖瓦结构的粮仓,可储粮2000吨,全场可储粮20000吨。
场院机械设备。1974年前我场主要在扬场上用机械,自1975年后在粮食上囤方面开始使用机械,到1982年粮食上囤全部使用机械。全场有扬场机96台,输送机57台,扒谷机5台,清粮机16台。
粮食化验仪器。到1982年本场每个生产队都有容重器,有一部份生产队有电烘箱,快速水份测定仪。大部份生产队可自测水份和自定粮食等级。本场中心化验室有1/10至1/1000的天平各一台,电烘箱一个,衡温箱一个,显微镜一架,电光比色计一个,电阻酸度计一个,高温烘箱一个,电动检验筛一个,电动粉碎机一个。不但能做粮食含水份和定等化验,还可做含蛋白的化验测定。
⑤三留及历年面粉、豆油的产量。
三留是口粮、饲料和种子的简称。根据当年的供粮人数定量标准留足下年度的口粮。饲料是根据畜牧发展计划留足下年度的饲料。种子是根据计划播种面积和播种量确定留量。另外再加15~20%的储备量。从1956年至1982年三留总量是264165.5吨。
历年三留及面粉豆油产量情况 单位:吨
⑥粮票管理。1960年后粮票有专人管理。粮票的收入和发出都有凭据。根据收据和领据登记粮票帐。通用和地方粮票每月实点库存,由票证员与产品会计对帐。为解决地方粮票不足,本场在1960年和1969年两次发放场内粮票,在场内使用,于1974年后停止使用,通用粮票历年都较紧张不能满足需要。地方粮票1967年前比较紧张,现在已能满足需要。每年发放通用和地方粮票40~557斤。
2、粮油销售
超售加价奖。本场从1975午后才有超售加价奖,1975年前未有超售。国家对超售加价奖的政策是,超售部份加价50%。从1975年至1980年(1981年和1982年未完成国家任务)六年共超售粮豆60791吨,得加价奖926万元。其中1975年超售4413吨,得加价奖41万元。1976年超售3262吨,得加价奖29万元。1977年超售6864吨得加价奖59万元。1978年超售12877吨得加价奖191万元。1980年超售23703吨,得加价奖461万元。
历年上交.本场在兼顾国家、集体利益的原则上,历年都是积极组织粮食上交。1965年前本场上交粮很少,到1965午后,每年都有上交粮(1981年本场受到特大灾害无上交粮)。 1967年上交粮突破万吨,1978年突破二万吨,1980年突破三万五千吨。粮食商品率最好的年份超过68%,从建场至1982年共向国家交粮242182吨,金额是8514.3万元,平均每年上交粮9314吨。
历年上交粮统计表 单位:吨
历年粮油供应。建场初期1963年前粮油供应偏底,尤其是1961年供应标准更低。粮食低于国家标准,油每月每人在半斤以下。自1964年后粮食按国家标准或高于国家标准供应,油高于国家标准。1964年后油每月供应一斤,1969午后在农忙季节还有补助油,每年每人按18斤供应。1982年供应20095人口粮为4600吨,供应豆油200吨。粮油场内销售价格,1965年前按国家统销价。1965年国家粮油价格变动,因本场粮油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故从1965年开始面粉每斤0.165元,低于国家统销价0.02元。豆油从1974年开始每斤0.76元,低于国家统销价0.04元。
粮食供应标准 单位:斤
二、畜禽及畜禽产品销售
本场历年畜产品上交量较大的有肥猪,菜牛、羊毛、鹿茸和蜂蜜,其中鹿茸,菜牛为外贸出口产品。
肥猪:从1967年开始上交佳木斯肉联厂,至1982年共上交肥猪28218头,价值3126554元。1978年和1979年上交肥猪最多,每年都超过3000头。
羊毛:1971年开始交售给管局虎林三级批发站,至1982年共交售羊毛105444斤,价值181798元。
蜂蜜:从1971年开始交售给管局虎林三级批发站,至1982年共交售蜂蜜267437斤,价值374411元。
历年畜产品上交统计表
三、其它产品销售
本场其它产品历年交售量较大的有白酒、木耳、药材、白瓜籽、山野菜,其中自瓜籽和山野菜为外贸出口。
白酒:白酒是专卖商品。场内销售也必须通过烟酒公司调拨。从1958年开始上交虎林县烟酒公司。1970年后上交管局虎林三级批发站。建场20多年来上交1691吨,价值2624432元.
木耳:从1965年开始上交,1970年前交售给虎林县果品公司,1970年后上交管局虎林三级批发站,至1982年共交售木耳48352斤,价值459344元。
中药材:从1971年开始上交给管局密山医药站,至1982共上交药材33645斤,价值为74112元。
糕点、酱油:是内销产品。本场自1958年至1982年场内销售糕点1451吨。价值1683166元;销售酱油2113吨,价值596400元。
历年其它产品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