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共青团

第二节 共青团



  一、历届团代会
  第一届团代会
  1958年9月5日,八五四农场召开了首届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66人,代表1443名团员。
  第二届团代会  
  1960年2月15日至l8日,在八五四农场俱乐部召开了第二届团代会。
  党委书记罗培兴在会上做了指示。团委副书记李凡智在会上作了《依靠党的领导,积极发动与团结全场青年为实现l900年持续大跃进而奋斗》的报告。党委副书记刘子平作了政治工作报告,副场长杨林作了关于机械化的报告。
  第三届团代会
  1961年2月10日,在八五四俱乐部召开了第三届团代会,代表1505名共青团员。
  在会议上作了《关于六0年工作总结检查与六一年任务》的报告,并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八五四农场第三届委员会,李宝春为书记,刘辉煌为副书记,林基坤、于俊洪、鄢定江、邓荣基、谭志顺、韩照祥、吕士恒、朱秀兰、张瑞霞、李金锋、田中玉等11人为委员。
  第四届团代会
  1965年6月4日,在场部机关食堂召开了第四届团代会,出席大会代表120人,代表l450 名共青团员。牟德昌同志在大会上做了工作报告,经过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八五四农场第四届委员会,由牟德昌、姚泽震、郎月香、王宝林、赵忠高、唐文彬、孟凡忠、王万顺、谭树森、麻名述等十名同志组成。常委会由牟德昌、姚泽震、郎月香、王宝林、唐文彬、赵忠高等六名同志组成。牟德昌为书记。
   第五届团代会 1971年12月12日至l5日,在俱乐部召开了三十三团首届团代会,出席大会代表202人,代表ll00名共青团员。三十三团党委向大会发了贺词。政委焦颖在会上做了形势报告,政治处主任钟大胜作了工作报告。经全体代表酝酿和协商,选举产生了共青团三十三团首届工作委员会,由l7人组成,孙贵才为书记,佟全增、王连芳为副书记,王秀菊、孙盛喜、刘国润、韩在辰、陈卫哲、施联久、王国义、孙秀梅、童月如、付松珍、屈传荣、张学先、福金荣、任葆青等l4人为委员。
  第六届团代会
  1973年6月9日至l3日,在三十三团俱乐部召开了第二届团代会,出席大会代表l47人。代表ll00名共青团员。
  佟全增代表上届团工委在会上作了《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把我团青年工作推向新阶段》的工作报告。大会最后选举产生了共青团三十三团第二届工作委员会,由l3人组成,佟全增为书记,卓孔彬、王连芳为副书记,朱俊生、韩在辰、陈愉、周运华、赵秀兰、屈传荣、刘国润、张学先、杨润芳、任葆青等l0人为委员。
  第七届团代会
  1974年12月25日至28日,在三十三团俱乐部召开了第三届团代会,出席正式代表155人,代表l272名共青团员,列席特邀代表l2人。大会选举产生了共青团三十三团委员会:由25人组成,何企韵、佟全增为书记,卓孔彬为副书记,于东珍、韩在辰、丁桂学、陈愉、赵敏、刘国洞、何如友、曲延华、屈传荣、陈蓓玲、杨树森,赵淑臣、赵清涛、袁瑞志、福金荣、杨润芳、王淑娇、范红霞、冯伯平、朱俊生、王川北、吴维圈等22人为委员。
  何企韵、佟全增、卓孔彬、韩在辰、陈愉、刘国润、赵淑臣、袁瑞志、朱俊生、吴维圈等10人为常务委员。
  注:团代会的顺次在编史时做了统一排列。
  
  第八届团代会
  1977年7月3日至5日,迎春农场召开了第一届团代会,出席大会代表  人,代表1458名共青团员。
  何企韵代表上届团委作了《为高速度办好国营农场,培养又红又专的生力军》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共青团迎春农场委员会,由27人组成,何企韵为书记,卓孔彬、张学先为副书记,吴维圈、郭金水、叶铁军、刘玉民、张绪录、丁桂学、刘忠玉、陈愉、支和章、石云华、刘彦德、耿德华、曲延华、卢森元、罗雁、孙久明、渐怀山、池忠云、袁瑞志、孙金梅、福金荣、张泽军、刘丽、郝林厚等24人为委员。
  第九届团代会
  1979年3月4日至6日,在第一招待所会议室召开了第二届团代会,出席大会正式代表127人,代表1420名共青团员。特邀代表6名。
  代俭书记代表上届团委作了工作报告。经全体代表选举产生了共青团迎春农场委员会,由24人组成,代俭为书记,张学先为副书记、郭金水、郝林厚、卢森元、姜丽琴、叶铁军、张绪录、谭东芳、支和章、李春华、曲延华、殷希荣、朱建怀、韩云龙、罗士良、刘云才、郑荣、渐怀山、胡俊德、袁瑞志、周明进、张泽军、于东珍等22人为委员。
  第十届团代会
  1981年3月28日至4月3日,八五四农场在第一招待所召开了第三届团代会,出席代表 206人,代表全场2120名共青团员。特邀代表2人。
  代俭代表上届团委作了工作报告。经过大会充分酝酿,选举产生了新的共青团八五四农委员会,共由27人组成,代俭为书记,张学先为副书记,郝林厚、于东珍、卢森元、曹国威韩瑞业、王永成、李先风、郭全乐、李春华、吴毅、殷希荣、申宏、陈银宝、刘宝国、刘淑兰、毛炯光、张胜才、郑荣、姜少敏、张泽军、胡艳琴、曲延华、王伟明、周明进、秦宝才等25人为委员。
  第十一届团代会
  1983年9月12日至15日,在第一招待所召开了第四届团代会,出席代表213人,列席9人,少先队代表8人,代表全场2055名团员。
  团委副书记卢森元作了《改革创新又红又专做建设现代化农场的一代新人》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团委,由13人组成。卢森元为副书记,欧坤祥、郝林厚、王拥军、韩瑞业、李绍民、杨昌和、李儒宽、姜少敏、武庆锐、倪辑民、徐春萍、曹瑞娟等12人为委员。
  二、团的组织和团员发展情况
  1956年来场的复转官兵中团员就有336人。从部队来的每个中队都有团支部。1958年大批转业官兵来场,团员增加了1060名。大批团员来场后,在各级党组织的关怀下,相继建立健全了各级团组织。各时期团组织发展变化情况见表。
  三、团的工作概况
  自从1958年产生团委以来,在场党委正确领导下,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心,组织全场团员青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开展各种突击竞赛活动,为本场的生产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创建时期(1956~1962年)
  全场各级团织组结合本场初建的情况,开展了高速度建设农场,为国家多提供商品粮和畜产品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主要开展了如下一些活动:
  1,在农业生产上开展了丰产田活动,每个团支部组织1~2个千亩丰产班。
  2、在服务、文教、卫生行业中开展红色服务员活动,并要做到领导满意,顾客满意、同事满意,自己满意。
  (二)东北农垦总局时期(1963~1968)
  这一个时期主要开展了“五好”活动和学雷锋运动,团员青年好学上进,学雷锋,争“五好”,做好事,蔚然成风。
  (三)兵团时期(1969~1977年)
  这一时期,团组织针对大批城市知识青年来场的实际情况,主要抓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扎根边疆的教育。组织全场团员青年广泛开展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
  在爱农、学农、务农和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教育中,学习了朱克家、金训华、张勇、冯继芳、陈越久等先进人物,树立了黄艳娴、竺更生等先进典型,在当时对团员青年的教育,起了积极的作用。
  还在全团开展了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发动广大团员都来做青年工作,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恢复农场时期(1978~1982)
  经过拨乱反正,清除“四人帮”的影响,根据青年的特点,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有效的组织活动,使团的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对青年开展了共户主义道德和理想前途的教育,以及马列主义基本知识的教育。1982年 9月开始,全场各级团组织开展了以学习中国近代史为内容的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运动。本场团委举办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图片展览,全场巡回展出114场,参观人数达8354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978年以来,全场各级团组织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的活动。1981年以来开展了“五讲”“四美”和“文明礼貌月活动”,使全场青少年的道德风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人新事不断涌现。
  在全场团组织中开展了创先进团支部,秀优团员百分赛活动,有力地推动和加强了团支部的建设,调动了各级团干部的积极性,使团的工作出现了你追我赶的新局面。
  还围绕着农业生产,在团员青年中开展了抢播、抢收、拣粮。抗灾夺粮等活动,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各时期团组织发展变化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