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图书馆

第四节 图书馆



  一、建制沿革
  1976年9月1日原商店图书组与商店分离,利用老广播站房屋创建了新华书店,开办了图书馆和阅览室,新华书店白天营业,晚上图书馆开放.新华书店,图书馆统归宣传股管辖。
  1977年3月,新华书店、图书馆由场文教科管辖。
  1979年8月,新华书店与图书馆分离,分别归属商店和场工会管辖。
  二、图书发展概况
  1976年9月新华书店图书馆建立。图书馆面积40平方米,图书管理员由书店营业员兼任。白天书店营业,晚上6~8点开放图书馆。由于当时“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影响,文坛处于萧条冷落状态,文化书籍十分缺少,除马列、毛泽东著作及“四人帮”批林批孔,评《水浒》的所谓理论书籍外,其它书籍寥寥无几.图书馆藏书仅600余册,订阅杂志10余种,报纸7种,画报2种。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是机关工作人员。拥有读者80余人平均每天日阅览人数仅5~6人。
  粉碎四人帮后,我国文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明媚春光,文化作品日益丰富多彩。图书馆新书随之增多,至1978年拥有各类书籍1000余册。读者增至100余人,由于图书管理制度不严,书籍丢失、损坏,长期不还等现象比较严重,至1979年图书馆移交工会时,仅剩各类书籍近600册。
  1979年8月,图书馆归工会管辖,并固定专人管理图书馆工作,图书工作开始走上了正规。为搞好图书管理工作,图书馆人员先后至虎林县图书馆?迎春林业局及8511农场等单位图书馆参观学习,重新编号分类和整理,制定了图书借阅制度,严格了管理措施,坚持了每日下午开放制度,群众性的读书活动正常开展起来。为发展图书,场工会每年购进大批图书,藏书数量与日剧增。至1982年藏书共达22类计5000余册,相当于1979年初藏书量的8倍之多,图书馆订阅各类杂志107种,画报4种,报纸8种。读者人数达150余人,日阅览人数达 20人左右。
  1982年底,图书馆移至原商店早晚小卖部房舍,图书馆条件得到改善,安装了暖气设备,面积增至110平方米,阅览室可容纳30余人,随着全场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的群众性读书活动广泛开展,学习热情日益高涨,图书馆已从单纯为机关服务转为场直地区职工群众服务,并在图书业务上参与指导全场基层图书室工作。
  三、基层图书室
  本场基层生产队图书室是在兵团组建后普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72年,团党委为关怀知识青年的成长,活跃部队生活,号召各连队要建立“二队一室” (即球队、文艺演出队和图书室)。从此之后全团各队图书室相继建立,至1973年,全团基层图书室达39个。当时图书室归各队共青团组织管理。团工委经常为基层图书室提供书籍。各队图书室均配有兼职的图书员,业余时间为职工群众服务,部份连队还配有读报员,利用会前和田间地头休息时间组织群众学时事、学政治,了解国家大事,活跃了文化生活。1979年恢复了各级工会组织,基层图书室由共青团组织管理转为共青团和工会组织共同管理,文化经费得到增加,图书数量也日益增长,尤其是1981年后,全场各队相继建立了“青年之家”和“职工俱乐部”等文化娱乐场所,图书馆、阅览室、活动室等文化设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至1982年底,全场有基层图书室96个,拥有图书18500余册。
            图书馆历年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