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俱乐部
第五节 俱乐部
建场以来,职工俱乐部几经演变,从建场初期的茅草房到中期砖瓦结构的“三用房”,而后又发展为目前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多功能俱乐部大楼。职工群众文化生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一、老俱乐部(1959~1981):
1959年秋,开始兴建“三用食堂”。总面积为800平方米,其中食堂为200平方米,会场为600平方米。同年11月底建成竣工。从此,结束了职工群众露天看电影的艰苦岁月。1962年后,三用食堂改称“职工俱乐部”。
经过17个春秋,俱乐部结构部份腐烂,有倒塌危险,已不能继续使用。1976年经上级检查批准报废。从此场部地区又露天观看电影。尤其到严寒季节,男女老幼甚感困难。全场职工群众热切盼望早日建成一座新型俱乐部,以满足文化生活的需要。
二、新俱乐部
新俱乐部总面积为3300平方米,其中观众厅2300平方米,文化游艺室1000平方米。观众厅拥有 1500座位,是一座中型多功能俱乐部。
此建筑由门厅、观众厅、侧厅(休息室)和活动室等几大部份构成。
门厅为三层楼房,全部采用框架结构新技术,其中二层为迂回走廊形式,并采用大理石支柱。厅内灯具新颖,宫灯、吊灯、壁灯等各种装饰精致雅观。整个大厅显得宽敞明亮,雄伟壮观。
观众厅为二层,合计能容纳1500名观众,观众厅顶棚全部用艺术板装饰,美观大方,两面侧墙采用轻质沙浆装饰,具良有好的音质效果,厅内照明设备齐全,灯光绚丽多彩,置有19头、15头和8头大吊灯和近百个灯光组合。通常采用自然光色(日光组合),具有无影效果。为烘托热烈气氛,还设有暗藏式红色日光灯组合。厅内舞台设备和舞台控制已达到省级剧团演出标准。为适应放映和演出需要,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和舞台控制系统。放映室,配电室和灯光监督已实现三地控制,能使厅内近百种灯光组合达到予期的多数灯光效果。
侧厅4个,分布于一.二层楼,内设椅凳,供观众休息之用。
文化活动室设于二,三楼。按工程设计,图书馆、阅览室,游艺活动室,广播站分别设于此内。
俱乐部现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主任1人,管理员2人,影片宣传1人,放映员2人,售票员1人,电工1人。
俱乐部自成立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几年来俱乐部管理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内外环境清洁美观,公共秩序井然,有力地保证了文化工作的开展。
目前,本场对俱乐部的使用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电影放映和文艺演出。放映室设在三楼,拥有35毫米东风放映座机二台,并备有普通和宽银幕遮幅镜头,投影倒片台等完善放映设备,放映质量和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另外,一年一度的全场性的迎新春文艺汇演和其它文艺演出都在此进行。
二是召开大型会议,根据形式任务需要,每年要在此召开数次全场性大型会议。
三是举办各种展览,一楼东侧厅为展览厅,供干部群众接受政治教育,普及科学文化和传授生产技术等各种展览活动,以利四化建设。
四是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二楼、三楼设有文化活动室。在三楼还为离退休老干部设了活动室,内有沙发、桌椅、电视机、和各种棋类及克郎球、乒乓球等文娱设施,还订有各种报刊杂志,供老干部开展学习和文娱活动。全场性的大型游艺活动及乒乓球赛等均可在新俱乐部进行。
目前俱乐部已成为全场文化的中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正日益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