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节 职工业余教育

第九节 职工业余教育



  1958年春,大批复员转业官兵来到农场,农场扩大了,与此同时场里又进口了一大批先进的农业机器,为了适应管理大型现代化农场的需要,为了培养更多的操作管理这批农机具的人才,于1958年8月份在现在的科研站所在地成立了一所农业学校,该校分农经、畜牧。农机三个专业,采取边建设边学习的方法,将近两年的时间,共培养了240名专业管理人员,这些同志后来大都成了本场建设的骨干,如现任种子公司付经理、农艺师张金波和气象站助理工程师黄祖敏两同志,当时都是该校的学员。
  农校在培养专业管理人员的同时,还办了若干期短训班。培训了几百名拖拉机和康拜因手,这些同志对本场机务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60年底该校改为八五四农场党校,她的任务主要是短期政治轮训,以生产队干部为主,这对当时干部队伍思想素质的提高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961年底该校迁至现在的十一队所在地,并改为试验站。
  1958年至1960年期间,本场工会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了全场性的扫盲和文化学习运动,当时投入扫盲学习的就有4269名,开办了业余高小,初中班,职工学习文化的热情很高,成绩非常显著,得到党和政府的表扬,出席了省文教群英会,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受到奖励。
  十年“文革”期间,职工教育工作被迫停止了。
  粉碎“四人帮”以后,职工教育工作又重新提到了本场建设议事日程,1980年6月工会从本场招考了王从江,罗家清,姜守业、李东先、刘淑珍五名同志为专职教师,分配到分场负责职工教育工作。1981年中央颁布了《关于加强职工教育的决定》把职工教育与四化建设联系起来,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1981年10月本场成立了职工教育办公室,与文教科合署办公,由本场主管文教的副场长代俭同志兼任主任,文教科副科长刘德全同志兼任副主任。 1982年8月改由副科长郎月香兼任,负责全场职工教育工作。经过努力和全场职工的支持,本场职工教育全面迅速开展,截至1982年底为止,全场己建成51所业余学校,参加学习的职工有2287名,经考试已有191名合格,1982年修配厂业校被管局评为先进业校,受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