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动乱开始

第五章 稳步前进(1963-1968)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动乱开始


   
  一、是非颠倒,敌我混淆的文化“大革命”在八五五农场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6年5—7月,农场党委根据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精神,在全场范围内召开声势浩大的声讨大会,声讨邓拓、吴晗、廖沫沙所谓的“三家村”。全场28个单位相继行动召开声讨会,写出批判大字报2300张。6月17日农场召开千人声讨大会。6月下旬开始,转入重点揭发农场“小五界”进行“三个横扫”、“四破四立”。同时,党委派出以政治处主任高琴为首的工作组,进驻金沙中学,有领导、有目的、有重点的搞“四大”(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7月,全场教师在密山集中办学习班、学习“十六条”写大字报,揭发问题,并参加了密山县组织的批斗密山一中校长郝续之的大会。农场继续搞“四大”,至7月25日,共贴出大字报5370张,主要针对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的“问题”。麦收开始后运动暂停。
  第二阶段;麦收后,根据中央7月5日和22日指示和总局党委的安排,着手办毛泽东思想大学校,8月26—31日农场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在此期间,经常有戴高帽的“五类分子”被公社社员押来场部游斗。27日农场的教师集训队由密山返场,一路之上“煽风点火”,在一队“触”动指导员王立宏,给女青年剪辫子。30日学校“红卫兵”冲向社会,“出击”农场机关,数百名“红卫兵”抬着领袖像,高举红旗、敲罗打鼓,高呼“造反有理”的口号,列队到场部广场,因农场各科室未挂毛主席像和语录板,让办公室代主任孙文信和乡长杨思坤站在凳子上当众检讨认“罪”。接着,从场部到生产队,纷纷成立了赤卫队,有点历史问题或出身不好的均被拒之门外,开始揪斗“五类分子”,戴高帽游街,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9月,学校的红卫兵给小学校长侯凌霄,中学教师常青强加以“牛鬼蛇神”的罪名揪出批斗。
  原定于9月5日召开的全场性办毛泽东思想大学校的誓师大会,改名为“煽风点火”大会,场直及各生产队代表1200人到会,揭发农场党委的各种“问题”。会后,在机关赤卫队的倡议下,9月11—12日召开了两次规模更大的“炮打司令部”、揭发批判农场党委“问题”的大会,参加会议人员达1500人,党委付书记胡文太等场领导都到会,会议由武装部付部长蔡清儒、政治处主任高琴、赤卫大队长历润恒主持。大会共揭发党委各种“问题”1014条,并点名揪斗中学教师关凤贤和农场工会付主席庞枫。庞枫拒戴高帽手拿语录高呼:学习十六条!宣传十六条!捍卫十六条!公安干警李洪光也受到凌辱。最后,胡文太代表党委表态,支持群众的“革命行动”。
  场部“炮打司令部”,引起连锁反应,至9月18日,已有18个基层单位“炮打”了基层党支部10月13日,由胡文太主持党委全会,根据群众揭发的问题,研究决定部分干部工作调整和停职等事宜。不久,接到中央文件——关于农村暂不搞文化大革命的“五条”,本场的“文化大革命”暂告停止。
  1966年12月15日,中央农村工作“十条”公布后,农场党委根据总局会议精神,于l2月28日开始,在全场开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斗争。1967年元月5日,政治处于部联名写出一张题为“农场党委忠实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九条罪状”的大字报,点燃了农场机关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火把。接着,各种群众组织相继成立起来。1月13日组织部、监委组成“东方红”战斗队,l4日,财务科成立“破私立公战斗队”,供销科组成“12·15战斗队”其他科室也都有了名目不同的战斗队。通过各群众组织协商,于元月20日开始,机关分四个会场,分别与胡文太、朱亭会、管学华、吕国臣等场领导进行“交锋”,批判他们前期运动中执行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问题。元月23日,由“东方红”等66个群众组织,经过揭发批判五天后,26日宣布夺了高琴的政治处主任、文革组长、文革办主任的权。在此期间,金沙中小学师生由于对“揪斗”侯凌霄、常青的意见分岐,所以形成两派。与胡兆山观点相同的,组成“毛泽东思想工农红卫兵总部”,与唐润东观点相同的组成“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第一司令部”,利用“四大”方法,经常进行激烈的辩论。农场机关和场直单位的群众组织,一方面矛头指向“当权派”,贴大字报,写批判文章,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上挂下联肃“流毒”,另方面各群众组织之间对某些问题看法不一致,互相指责,攻击对方是“保皇派”、“地富翻天”等,都以“革命造反派”自居。毛主席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之后,农场中学的红卫兵于9月以后,开始走出农场,到北京等地,进行“革命”的大串联,经风雨,见世面。
  造反夺权,形成两派
  1967年2月,农场在上海“一月风暴”影响下,群众组织积极准备夺权。2月5日,由“无产者造反团”出面,经各群众组织的负责人协商,一致同意向农场夺权。2月6日,在农场武装部的支持下,采取联合行动,夺了农场党、政、财、文大权,组成了农场接管委员会,下设第一线指挥部,负责全场的生产指挥。接管会第一号通令:党委付书记胡文太撤职留用,边检查、边劳动;政治处主任高琴和金沙乡乡长杨思坤边劳动、边检查;场长朱亭会停职留用;几名付场长留用,在接管委员会的监督下进行工作。
  “2.6”夺权以后,“红色造反团”因在接管委员会占席位少,认为是和平交权,换汤不换药的错误夺权;“无产者造反团”(多数派)认为这次夺权是各组织的联合行动,符合中央精神,是正确的行动。为此,不同观点的群众组织,采用大字报、传单辩论,后在俱乐部组织了大型口头辩论会,双方唇枪舌剑,互相攻击。在3月8日的辩论会上“红色造反团”突然宣布再次夺权,抢走接管委员会的公章,并在广播室向全场宣读了夺权公告。此举遭到“无产者造反团”的强烈反对,双方群众在办公室、广播室争论激烈,恶语伤人,小型武斗开始发生。因为“红色造反团”人少力弱,当晚被迫撤离了办公室和广播室,反夺权未成功。
  1967年3月,“八一农垦大学”学生王才等人来场串联,公开支持“红色造反团”,从此,农场的“文化大革命”更加混乱。
  1967年4月8日,“无产者造反团”在批判“党内最大走资派”大会上,宣布揪出“阶级异己分子”胡文太。而“红色造反团”认为是明揪暗保。从此,农场的群众组织围绕着“二·六”“三·八”夺权、揪斗胡文太等问题,观点不同分岐加深,形成势不两立的两派组织,以“无产者造反团”为首,组成“无产者联合造反团总部”(简称无联总),以“红色造反团”为首,组成“红色造反团联合总司令部”(简称红总)。
  在解放军授命担任“支左”任务后,农场武装部也被授权“支左”、“拿总”,成为裁判“革命派”和“保守派”的权威。农场武装部对两派组织进行了调查,开始引导两派团结合作,矛头指向“走资派”,抓革命,促生产。在无法调和的情况下,武装部长蔡清儒向“红总”表态说:你们有造反精神,是左派苗子。又对“无总”说:你们的大方向对头。一度态度不明朗,加深了两派的矛盾。并要求原场级干部“亮相”表态站队,如火上加油。
  1967年5月9日,由于在出席牡地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先进代表名额和武斗伤人问题上,“红总”向武装部和场第一线指挥部提出的要求未得到满意的答复。“红总”的567名战斗员在办公室门前静坐抗议“绝食”一天。
  1967年5月30日,“无联总”将表态站在对立面的朱亭会场长以“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罪名打倒。6月21日又以“蜕化变质分子”的罪名将乡长杨思坤揪出批斗。6月22日“红总”将站在“无总”一边的付场长吕国臣宣布为“三反分子”揪到修配厂批斗,“无总”组织人前往抢出以保获革命干部。至此,两派由“文斗”发展到武斗,文攻武卫不断升级。“红总”因寡不抵众,不得不从基建科转移到乡人委,后又撤到修配厂。l967年8月23日“无联总”对守在修配厂的“红总”进行强攻,调集数百人,手拿棍棒、扎枪,由拖拉机开路,攻下了修配厂,“红总”组织被摧垮了。一部分人到京上访或外出,大部分转入地下活动。在场部地区两派斗争的同时,基层单位也全面向当权派夺了权,有的在批斗时搞刑讯逼供,九队指导员郑克明在造反派陈宗延等人的毒打下,于1966年7月7日含冤去世。
  成立革委会
  1967年10月30日,“无联总”在密山县武装部、驻军3395和750部队的支持下,成立了八五五农场革命委员会。主任管学华、付主任吕国臣、蔡清儒,常委王庆春、张绍让、刘贵发。在千人的庆祝大会上,宣读了给毛主席的致敬信,给省革委会的报捷信,同时发布了农场革委会第一号通令,农场的一切权力归革委会。“红总”的部分人仍反对,称它为“派委会”。ll月中旬,革委会的大牌子被人摘走。九连郭××揭发是“红总”王仁作、薛福、曲占国所为,革委会治安分队将此三人抓来拷问,结果是错案。
  1967年底,毛主席发出了两派群众组织实行大联合的号召。 “无联总”贴出了“欢迎红总上访人员回场”的标语。l968年初“红总”上访人员回场,实现了两派大联合。8—5月。开始揪“反军黑手”和“后台”,“红总”的头头历润恒、刘太彬、韩士宣、场领导干部鲁从茂、高琴等人相继被揪斗。至此,全场共揪出“走资派”、“叛徒”、“特务”、“反革命”、“三反分子”、“反军黑手”、“阶级异己分子”及其他“阶级敌人”179名,其中场级干部5名,科级干部3名,队级干部l9名,一般干部35名。由于对被揪斗人员逼供刑罚,造成服毒、投井、上吊等非正常死亡22人。
  革委会成立后,继续“抓革命、促生产”,坚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开展“斗私、批修”,搞大批判,肃清刘、邓、陶“流毒”。执行“早请示,晚汇报,天天读、天天听”雷打不动的学习制度。宣传毛主席最新指示不过夜。一年内召开三次活学活用毛著积代会,200名代表出席。“忠字化”风潮进入农场,人人都跳“忠”字舞,家家都把“忠”字画,大搞“红海洋”,个人迷信达到狂热程度。同年,城市知青上山下乡出现新高潮,接收北京、上海、哈尔滨、牡丹江等地知青1430名。
  1968年7月现役军人韩东升等人来场,同时四师工宣队也进驻八五五。10月30日庆祝农场革委会成立一周年,召开1200人大会,全面落实毛主席最新指示,掀起斗、批、改新高潮。l968年12月15—20日,再次召开千人大会,贯彻“八五七农场会议”精神,狠反“右倾”,大揭“阶级斗争盖子”。韩东升政委在会上说:“十二连是三权复辟的典型”,并列举了管学华重用“坏人”的名单,有87名干部。在此影响下,l23名干部被揪斗,管学华也受到批判,原农场机关的大部分干部被集中审查,办“清队”学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