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公路

第四节 公路


    
  1956年至1963年:
  农场布局面广、线长、点多,多在荒山、草原,道路基础十口分薄弱,只有去一、三、五分场走行跨越40公里勃、密线简易公路(总场至三分场入门处止),这条路通往七台河、勃利,是日伪装时期修的一条山区简易公路,由于多年失修,道路状况很不好。除这条主线外,从分场到生产队完全是简易土道和马车便道,各分场到场总也没有完整的公路。这一期间有过修路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始终满足不了交通运输的需要。总场到密山走东风桥,也属勃、密线一部分,当时并未纳入地力管理,这条主线路质很差。
                 1984年全场通客车干线里程


 
  1956年春,总场成立道路工地,工地地址在五道岗(现在八五五场部),道路工地归基建科领导(1961年归交通科),建队时全员百余人,大部分成员是河北支边青年,其任务是修金沙至二分场五队的土路基,打冻方加高路基,修30米大桥(1960年拆除更新)。外有一部分从密山调来的劳改加入施工队,一直到该线路完成。1957年冬道路工地解散。
  1957年,工地主任调三分场(龙湖)修建27.5米的跃进桥(现还在使用)和龙湖队的12米桥,施工成员大多是转业官兵。
  1959年秋,大批山东支边青年来场,成立了三个修路队,1、2队在五号南边屯子,两队各为260余人,主要任务修筑通东风桥,然后到密山一线。道路3队在老30米大桥,全员130人,主要任务修总场到三分场的干线,以保物资供应。以上三个队共计650余人,实际上存在到年底。成立大型畜牧场(六分场)吋大部人员拆散了,仅保留了道路一队在小坝站,以维护场部至密山的路线,1961年秋分出一个分队,在龙湖桥(现北兴团山附近)又建了一个道路点,使一个队分成两摊,直到1963年总场分家止。分场通往生产队的路由分场自己搞,总场道路队没有一台机具,全靠人王作业,连通往密山的干线都难以维持,一、三、五分场线路只做临时补修,交通公路条件非常困难,封冻自订油罐车送油,还要派拖拉机接送。
  二、1964—1973年:
  本场从1964至1967年没有道路管理机构和道路专业队伍,场內道路进展缓慢,1968年后由于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开始重视道路建设,团后勤处装备役侧重抓公路和车辆运输,特別是1969年,战备气氛紧张,师部在林场以东建线仓库,由40、42、43团组织修路连,全师出动几百人和不少车辆,从本团18连开始一直修到2l连,其中18连至林场属原路维修,大多用碎砂料全面垫了路面,使25公里干道在原基础上得以全面加强,林场至21连10公里是新开辟,为山区半填半挖简易改善路,从此打通了林场通往21连的交通线。此外,41团机枪连百令人修林场至20连干线,在原基础上垫路,使l0余公里的土道得到改善,这次战备抢修,给本团两条公路的维护打下了基础。1970年4月至1971年4月组织了道路排,归汽车队领导.全员22人,在排长曹务顺带领下修1o连至12连一线的土路。
               建场初期公路桥涵统计


 
  1972年5月至10月成立一个40余人的临时道路队,由队长徐万山和副指导员王志发带领修14连至鹿山一线的土路路基,鹿山至25连近13公里路基是25连建点吋修的。
  三、1974—1977年:
  此期间间团里没有专业修路组织,公路维修、大修和管理均由装备股负责(1976年后机械物资股负责)与各单位定协议书,严格执行要求,仅1974—1975两年就大修砂石公路l9公里,基本解决了场部至鹿山矿一线的重点运输,改变了路况,还大修了场部主要街道,加强了场部至10连,l0连至18连一线的干道。1976年以后,仅有少量增修,重点是对全场主干线的维修保养,由于各单位的积极努力,使这一时期的干线公路得以全面巩固和提高。
  四、1978—1983年:
  1978年秋虎山煤矿解散,其中分出30名职工,由队长李其文、指导员胡宝增带领,组成专业修路队,在林场搭帐蓬安家,当年在人手少,无机具设备的情况下,从林场至20连一线开始补修路面,清沟排水,解决大洼子和重点损坏的路面,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输。
  1979年,这个队由30人扩大到80人,配解放牌汽车2台,压路机一台,队址在17连北山猪号,大部人员继续住在林场,修林场至18连一线(备料铺垫路面)。一部分人由胡宝增组织,刘恩同带班抢修18连岗下过水大涵(多排管式永久性水路两用大过水涵)这项工程要求紧,为了保证通车,工交科出人指导协助,经共同努力很快完成了任务。这是建队以来的第一项工程,工期短,速度快,质量好。
  1980年道路队达到90人,汽车8台,胶轮车“60”一台,推土机一台,刮道机,压道机各一台,队地迁居10连,当年盖了五栋房,并维修10连、14连和晓山一线的大部公路,还在15连、工8连附近挖沟、排水,加固,整型,保证了道路完好畅通。
  1981年道路队(公路管理站)在工交科的配合下,从干线公路沿线上设养路道班,从农业队就地组建,先后成立了站部、14队、鹿山和林场四个道班。配齐了人员,选拨了道班长,指定了路段里程,从此开创了本场部分干线养护工作的新局面,全队总人数达到130余人,当年又增加推土机一台,在力量壮大的情况下,开始备料养路,当年备科养路完成50公里,处理反浆和水毁路段,使金挠、金鹿两大干线正常通车。入秋后为下年予建新路(25队—24队)进行了清树推基工程。
  1982年道路队又增设了场部、11、l2、15、18、20、21、24和25队9个养路道班,共13个道班。养路专职人员由上年30余人达到104人,全站数由上年的130人增为190人。全年完成砂石备料2万立方米,养路90公里,修新路9.4公里,打通了24—25队环型交通线,修涵46道,全面完成了农场计划任务。
  1983年公路管理站为完成四大指标,采取了措施,加强了领导,在全面落实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对道班实行了“五定一奖四挂沟五保证”,全面抓了科学养路、督促、检查和评比创优活动,经过努力当年完成砂石备料2.2万立方米,全面养路100公里,除全部解决原有干线里程外,还接收了一部分新路养护任务,在提高路况方面效果显著。年初场给好路率7公里的指标,11月份场、局两级验收实际完成14公里良等路,完成好路率超倍,减少了差等路。经过全面养护,路质路况明显上升。此外还修了涵洞48道,公路加宽整型5公里,弯道加宽顺直及山岭降坡共达5处。一年来全场100公里干路全面得以恢复和提高,出现了建场以来的最佳状况,赢得了上级的好评。
  1984年养路106公里,修涵238道,木石桥一座,经验收合格。1985年新修公路15.1公里。
                 历年汽车增减情况           (表一)


 
                 历年汽车增减情况           (表二)


 
               道路建设与发展情况对比表


 
               全场干线里程桥涵情况表


 
             历届主管公路建设的业务机构


 
               历届专业修路组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