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农机更新与推广

第一节 农机更新与推广


1995~2000年,农场超期服役东方红系列拖拉机共计150台,E5系列联合收获机共计51台,这些车普遍存在使用年限长、机型老化、故障率高、修理成本高、油耗高、田间作业适应性能差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要求。
  随着农业生产要求和农艺措施的不断提高以及耕作改制的发展要求,在旱作农业生产上原有80马力以下拖拉机不能适应新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从1999年开始,农场引进1002拖拉机及配套机具,全面实行浅翻深松、耙茬、原垄卡等新农业措施。大马力机械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了较大的优势,机械作业三率提高、油耗降低、作业质量好、作业成本低,单台拖拉机控制面积大,发挥了大机群作业的优势。
  在加快水田机械化作业程度方面,农场出台优惠政策,扶持水田种植户引进育秧播种器、水稻插秧机、手扶式拖拉机、中型四轮驱动拖拉机及配套机具、打稻机、小型水稻收获机。
              购进农业机械统计表
                 (2000年)
  表3-19



  续表3-19



  1995年新技术项目:
  1、引进瓦房店产六行气吸式精量点播机30台。气吸式播种机解决了大豆和玉米播种时由于播种量不准确而造成减产的问题,节省种子在30%以上,均匀度高,出苗齐。但由于是新产品在使用上存在一些小的故障,经过一个作业阶段的摸索得到了解决,使之成为农场未来几年的主要播种机具。
  2、东风、E-512收获机改自走式割晒机2台。农场每年小麦种植面积都很大,为了减少晒场的压力,农场每年进行部分小麦割晒。原有的国产割晒机放铺达不到质量标准,一旦遇有多雨天气,放倒的小麦铺出现塌铺现象,造成小麦酶变,修造厂在仿造进口7000割晒机的基础上在东风和E-512收获机上改装成前进式带式双滚式割晒机,放铺质量达到技术要求,可进行割晒作业也可以用来打稻作业。
  3、磁化节油装置推广应用50台。据测试东方红拖拉机磁化节油器可节省柴油1%左右,以每台车年耗油量8吨计算,50台可节油4吨,按每公斤油2元计算,共节省资金8000元。
  4、东方红-75加大油缸20台。拖拉机播种作业配套半悬挂式播种机作业,在地头提升时,由于种肥没有用完,提升负荷很大,经常造成拖拉机的液压系统出现故障而使油泵和分配器损坏,影响作业效率,通过增大液压油缸的直径,这一故障得到了解决。
  5、喷药机双过滤器改装50台。原喷药机只有一个过滤器,由于作业中加水和有其它杂质进入药灌内,一道过滤装置无法将杂乱的小颗粒全部过滤出去,造成喷头磨损,喷药量不均匀,通过加装双过滤装置将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
  6、气吸式点播机超越离合器改装15台。气吸式点播机在中途换档和起步时由于离合器分开出现播种断条的问题,在播种机的风机上加装一个超越离合器,机车离合器分开时,由于惯力的作用,超越离合器起作用,风机正常运转,避免了漏播问题。
  1996年新技术项目:
  1、东方红-75改装行走密封装置50台。拖拉机原行走密封装置在泥水中作业时经常出现渗漏问题,改装后的密封装置较过去可以延长寿命3倍以上。50台年需修理资金1万元,提高工效3倍以上。
  2、沙克耙改48片液压耙10台。利用原苏式沙克耙改装成48片液压耙,每改装一台比购新耙节省资金1万余元,10台节省资金10余万元。3、1065联合收获机滚筒改大惯量10台。收获机在拾禾作业时由于负荷不匀经常出现滚筒堵塞现象,通过在滚筒上加装配重装置可以克服这一问题,提高了作业效率。
  4、E-512收获机收大豆轮距加宽30台。原收获机在收获大豆作业时,两行走轮一个走在垄上,一个轮走在垄沟内,造成车身两侧高低不一致,反映到割台上左右割茬高度不一致,收获的大豆易出现泥花脸。通过加距解决了上述问题。
  5、从河北引进玉米覆膜机13台。可以一次完成玉米播种、覆膜、打孔等项作业。但由于受土壤条件及下种精量问题制约,没有推广应用。1997年新技术项目:
  1、柴油精滤机推广2台。保证了拖拉机主燃油纯净,杂质颗粒控制在千分之五毫米以下,可分离出柴油中98%的水份。此设备运用简化了三级过滤及沉淀等手续,且有较好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较好地适应市场油品的供应管理。
  2、24行播种机排种轴定位改装50台。原机在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排种轴整形体移动的问题,通过在通轴上加装固定夹子,将排种轴锁定,保证了播种量的均匀。
  3、镇压器改轴承和加大轮片直径30台。镇压器原木瓦轴承由于密封性差,在作业中大量的泥沙进入磨损很快,通过改装轴承使用寿命延长。原轮片直径小易粘土,在作业中出现脱滚现象,达不到作业质量要求,通过加大轮片得以改善。
  1998年新技术项目:
  1、打浆平地机5台。从省农垦总局引进的打浆平地机在旋耕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可以一次完成旋耕和水整地两项作业任务,该机传动采用双链条,由于作业时负荷大,易出现链条折断导致传动壳体损坏的故障,因此没有得到推广。
  2、水稻抛秧机2台。由迎春机械厂生产,由于设计上不够完善,工作故障率较高,抛秧匀度差,没有推广应用。
  3、从北京引进喷灌机11台。可以解决小麦三叶期缺雨的问题,拆卸简单,移动方便,每台控制面积在26公顷左右,使用后效果明显,公顷增产在30%以上。
  1999年新技术项目:
  1、玉米垄上灭茬机5台。该机与小型轮式拖拉机配套使用,可以不用翻耕作业,直接在原垄上进行灭茬作业,减少作业次数,节省作业费用,保墒好,可充分利用秸秆和根部的有机质,增产增收,一次可以完成两垄作业,实用性强,深受种植户欢迎。
  2、多滚式小麦割晒机1台。由八五四机械厂生产,打破了传统割晒机原理,铺型较为理想,在作业中可以达到安全放铺要求。
  3、3060水稻收获机四项技术改进。迪尔佳联生产,适合收获水稻作业,在工作时存在一些问题,修造厂技术人员对该机滚筒、凹板、卸粮装置、后驱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改装后提高了工效,保证了作业质量,每天工作量提高三分之一。
  4、1002大马力拖拉机引进15台。完成了农场旱田机械的更新补套,在实施保护性耕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大马力拖拉机进行深松作业可以保证作业质量,故障率低,工效高,同时省油。
  2000年新技术项目:
  1、为加快水田机械化作业进程,农场引进延吉水稻插秧机100台,背负式水稻收获机30台,国际三行水稻半喂入式收获机4台,为今后水田机械选型配套奠定了基础。
  2、大型喷灌机2台。产地奥地利,利用自身的动力进行移动,台控制面积在53公顷左右,作业效果好,增产增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