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组织机构
1995年,农场机构改革时,水利工程管理站设置3人,纳入行政编制管理。1998年,工作人员增加到4人。水利工程管理站下设河道管理站、灌区管理站、水库管理站、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水政水资源办公室。1999年,农场执法人员编制7人(即水保1人、河道4人、水政2人)。2000年,设专职水政执法人员4名、兼职水政执法人员3名。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
农场开展了堤防工程管理、河道砂石管理、灌区灌溉运行管理、涝区田间末级工程承包管理等工作。
(一)堤防工程运行管理
确定三级管理体制。1995年,认真总结经验,制定堤防管理办法。1998年,农场依据黑垦局办文[1998]69号文件规定,制定下发了《八五七农场堤防管理办法》,确立河道堤防工程实行水利工程管理站、沿堤生产队、护堤员三级承包管理体制并明确了各级的职责。水利工程管理站全面负责堤防管理,对各级管理工作进行领导和考核;沿河生产队责任承包本区域的堤防管理(队长为责任人),负责辖区的堤防管理工作,对护堤员的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护堤员分段承包堤防的管理与养护工作,具体工作按管理办法的规定完成各项工作。实践证明,实行三级承包管理,达到了上有人抓、中有人管、下有人干的良好局面,为堤防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夯实了基础。堤防工程管理三级承包管理模式,是农场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首创的管理办法,被省农垦总局认可,于1998年在垦区全面推广。
完善管理措施。1998年,农场修改了护堤员聘用制度:由生产队配人变为由单位推荐、本人申请、水利科审定聘用。堤防管理考核,由原来的日工制改为按工作考核付报酬。实行考核与单位责任人、护堤员挂钩、同奖同罚的奖惩制度。
堤防养护管理。每年割草三遍,汛前汛后割草检查堤防;修整堤顶堤坡,达到三平(堤顶平、两堤坡平)、二直(堤顶、两堤肩顺直)标准;堤顶备养护土方,做到汛前备、汛后垫。1995年至1997年,为人工挑土。1998年,配备了专用养护车2841台、刮道机1台,累计运土方1.5万立方米。
1995年,护堤员配备了工作证件和袖标。加强正常管理,重点是雨天雨后对堤上行车、放牧的管理。在案发高峰季节水政执法人员与护堤员一同进行堤防管理。
1996~2000年期间,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严厉整治堤上行车、放牧、取土、采砂等违法行为,改变了堤防管理混乱的秩序,有力地保证了堤防的安全和养护工作的成果。
农场水利科1998年、1999年连续获得省农垦总局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二)灌区运行管理工作
加强朝阳灌区运行管理,严格灌溉制度。为保证朝阳灌区水田灌溉,1995年,下发了农场取水用水管理办法,制定了灌溉制度,进行科学调度运行,严格取水许可制度。特别是在1998年、2000年的5、6月份,在连续一个多月干旱无雨的情况下,通过严格的科学管理调度,发挥了管理作用,保证了灌溉。1998年,被上级授予达标管理站称号。
盘活水利资产,发挥提水泵站水利工程应有的作用。1995~2000年期间,对小湖提水灌区内的小泵站进行了资产转让和拍卖,同时鼓励个人投资修建小型工程。
(三)红领巾水库灌区运行管理
1994年,依据水利法规,将红领巾水库纳入水利部门管理。为了保证灌溉和水库水资源合理利用,制定了农场红领巾水库灌溉管理办法,专人负责灌溉调度工作,严格控制水位,利用朝阳灌区尾水和上游汇水,提高兴利库容,保证灌溉水源。1996年,被上级确认为达标管理单位。
1998年,水库消险加固建设,提高了水库工程标准。在管理方面采取了封闭管理,改变了水库管理混乱的局面,为水库开发及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1998年后,逐年投放鱼苗开始了综合开发利用。
(四)涝区田间末级工程运行管理
农场成立了由场长任组长,水利副场长任副组长的农场水利工程管理领导组织,并成立以队长为责任人的队级管理组织25个。建立了农场管理部门负责骨干工程的管理,支渠工程由生产队承包管理,各种植户分段承包末级渠道管理的三级管理体制。1998年,农场与生产队签订委托管理合同25份,生产队与种植户签订承包合同652份。1999年,按土地承包合同签订种植户末级工程管理合同1593份。2000年,在农场土地合同中明确了末级工程管理条款,按土地承包合同签订种植户末级管理合同1187份。
通过采取分级承包到户的管理措施,3年中累计完成割草333.33公顷,清淤1.5万立方米,提高了渠道排水除涝能力。
(五)水利工程评估工作
为了摸清水利工程家底及工程现状,1997年,农场按省农垦总局关于对水利工程进行详查的要求,开展了全场水利工程的普查工作。历经3个月的外业测量和拍照调查,完成了水利工程详查工作。此次普查出动车辆60班次,人员180个工日,投入资金5.8万元,共查清农场原有水利工程2249项,其中堤防两座79.70公里,小型水库1座,灌溉站7座,喷灌机4台,机电井463眼,沟渠1502公里、1127条,建筑物463座。此项工作的完成为今后的水利规划、设计、工程维修及管理提供了准确的资料。
(六)水利工程划界工作
1996年,依据黑水政字[1996]103号文件和黑土籍[1992]68号文件的规定,开展了水利工程用地确权办证的划界工作。
经过4个月的努力工作(7月~10月),划定了红领巾水库、十队水库、穆兴西堤、穆棱河南堤、朝阳灌区、朝阳排干、大西地河排干七宗骨干工程的界线,与边界的生产队、乡镇在实地和界址图上认定界址点,签定了边界协议书,双方盖章认定。经过牡丹江农垦土地管理局的审查,边界协议完整,界址点、界线清楚,双方无争议,符合划界要求,准发土地使用证,为农场骨干工程确定了土地使用权和管理权。这项工作的圆满完成,受到省水利厅的表彰,授予八五七农场“工程划界先进单位”称号。
水利工程用地面积明细表
(1996年)
表3-32 计量单位: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