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奶牛生产农场非常重视奶牛生产,坚持实行“一票否决”的政策,即未完成奶牛饲养头数和上交鲜奶数量的单位和主管领导,当年不能评先进、不能晋级;连续3年不达标的单位主管领导、畜牧副队长,不能奖励、晋级。
1995~2000年,全场奶牛生产以家庭生产为主,分散在22个生产队及朝阳地区,养殖规模一般养殖户为10~20头,最多的80余头。从1996年到2000年,农场饲养奶牛的数量和鲜奶产量均居牡丹江农垦分局第二位。
全场奶牛生产情况统计表
(1995~2000年)
表3-36
1995年,农场大力开发水田,在行业比较效益方面,奶牛生产效益的优势明显下降,大部分养殖户弃牛种稻,奶牛生产出现了大滑坡的趋势。
1996年,农场畜牧副场长任师喜提出了奶牛生产必须采取三个转变,即:在饲养方式上由放牧型向舍饲型转变;在经营方式上由小规模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转变;在生产方式上由手工劳动逐步向机械化方向转变。畜牧科科长欧鸣芳则提出圈养奶牛“三自由”的饲养方式,即:自由饮水、自由采食、自由运动。1996年,农场奶牛生产稳中有升。农场提出要高标准发展畜牧业,养殖规模高于省农场总局标准,单产在省农场总局前列;搞“三自由”,引用榨乳机,全场个体应用青贮机和机械榨乳达70%;奶牛平均占牛舍6.5平方米。1999年,省农垦总局在农场召开畜牧生产工作会议,会上对八五七农场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发展畜牧业的经验给予肯定。
农场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情况下,拨给畜牧科80万元流动资金,用于奶牛并户和外购奶牛工作。1999年底,农场养牛户90%达到专业化生产,户均饲养奶牛17.2头,流动资金全部返还给农场。各单位将奶牛由原来住区饲养转到离单位较远的奶牛小区进行饲养。
奶牛繁殖育种
(一)育种指标
生产性能:单产6000公斤以上,乳脂率3.6%以上;体尺、体重:成母牛体高135厘米,体重550公斤;体质外貌:体型高大、匀称结实、被毛细致、头面清秀、前胸深宽、肋骨开张、背腰平直、尻长平宽、四肢挺直、乳房紧凑、附着良好、前伸后延、乳头松软、乳头间距匀称、大小适中、乳静脉明显、排乳速度快、毛色黑白,评分在三级以上。
(二)繁殖指标
总受胎率95%以上;平均情期受胎率55%以上;空腹天数不超过110天。
农场建立健全了繁殖育种组织,制定奶牛育种档案。全场有配种员22人,分布在22个生产队。各服务站建立配种、产犊记录,奶牛站有配种记录、统计分析。全部采用了细管冻精人工受精的方式,选种选配,情期受胎率达到56%,总受胎率达95%,空腹天数不超过106天。
奶牛饲养
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农场制定了奶牛规范化饲养方案,主要内容包括饲养原则、饲养标准、日粮配合、生长发育标准、奶牛各阶段饲养管理标准。
(一)规范化饲养方案
饲养原则:以舍饲为主,辅以放牧、运动;基础料:成母牛每日3公斤,后备牛每日3公斤,育成牛每日2公斤,犊牛每日1公斤,成母牛每产3公斤鲜奶给1公斤料,犊牛哺乳45天,150公斤奶,粗饲料以玉米青贮为主,辅以部分稻草和苜蓿草;饲喂:每日三次上槽、三次饲喂,要求冬季饮温水。
饲料配方:豆饼30%,玉米48%,麸皮20%,微量元素添加剂1%,矿物质1%。
奶牛的分期饲养:包括停奶期,围产期(产奶前后),产奶期(包括产奶前后,维持期和后期),后备牛、育成牛和犊牛饲养。
(二)奶牛管理
分群:成母、产奶和后备牛、育成牛、犊牛都要分群饲养。
饲喂管理:坚持先粗、后精、再粗的原则。
挤奶管理:由手工采用压榨法挤奶,擦洗乳房要求55℃的温水,一牛一桶水,一条毛巾。
服务站建设
除第五生产队外,养殖奶牛的单位都建有不同规模的综合服务站。其中,新建砖瓦结构服务站80平方米的有二队、六队、七队、二十一队、二十二队、二十八队;130平方米的有十二队、十三队、十五队、十六队、十七队、十八队、二十一队、二十四队、二十五队、二十九队;改建的单位有四队、十队、十四队、十九队。新建面积2040平方米,改建面积200平方米,总投资102万元。在奶牛服务项目上,有疾病治疗、防检疫、配种、交售鲜奶、饲料供应、技术咨询及领取奶款等。
合同制管理
1995年,农场率先在全局采取了合同制管理的方法对奶牛生产进行管理,经协商将农场和养殖户之间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合同的方式来制约。合同的主要内容:甲方(农场)与乙方(奶农)的优惠政策、权利与义务,如饲料地优惠政策、免收义务工费、奶牛饲养年限和头数、产奶量等。合同一方违约而造成的损失由违约方承担,从而稳定了养殖户。当年,农场的专业养殖户都与农场签定了合同。
发展奶牛的优惠政策
场发[1996]4号文件规定:
1、单位个人养奶牛5头以上就可在农场落户,享受农场职工待遇。达到专业户指标,即饲养奶牛10头以上,年交鲜奶30吨,农场免收一个上学子女的学费。
2、养1头奶牛划给0.2公顷饲料地,用于种植玉米青贮,不收利费粮。另划给0.06公顷种植块根类饲料或苜蓿草。
3、检疫出的结核牛、布病牛,每头牛农场补贴给养牛户500元。
4、免收奶牛检疫费,费用从农场奶牛基金中支出。
5、奶牛小区建设和扶持大户建牛舍等,农场从奶牛基金中借贷资金80%。
6、对大户奖励政策:上交鲜奶40吨,奖励100元;每增加1吨,再奖励10元;50吨以上的奖励揉碎机1台;60吨以上奖励挤奶器1台。
场发[1997]6号文件又对上述规定作了部分调整:
1、职均奶牛3头以上,交鲜奶15吨以上为专业户,享受免交管理费的政策;子女入学、参军、医疗、就业等享受与农场职工同等待遇。
2、场外人员带2头产奶牛可落户1人,享受农场发展养牛的优惠政策。
3、畜牧发展基金,每公顷地提出30元,每吨鲜奶30元,归农场统一使用。
4、旧房改建牛舍由单位一次性投资进行维修,交付养殖户使用。
场发[1999]22号文件作出如下补充规定:
1、在奶牛小区建设牛舍每栋达200平方米,每栋补贴1万元;建设青贮窖200立方米,每窖补贴1000元。
2、推广应用挤奶机,每台补贴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