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新技术推广应用
第五节 新技术推广应用
秸秆微贮饲料
秸秆微贮饲料是反刍家畜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粗饲料,也是国家“九五”期间的重大高科技项目。利用秸秆发酵活杆菌对秸秆进行处理。1995年11月,农场在垦区最先引进这个项目。到2000年,农场累计应用秸秆微贮饲料21000余吨。1998年,省农垦总局在农场召开现场会,推广应用秸秆微贮饲料技术。
应用秸秆微贮饲料饲喂奶牛,通过对比试验证明,比用普通玉米秸秆喂奶牛提高奶牛产奶量14.9%,每头奶牛每天增加牛奶3.1公斤,每天每头奶牛增加纯收入3.2~3.6元,每头奶牛每年增加收入达900余元。
秸秆微贮饲料具体制作方法:先将菌种复活,再加入水中。水量为每吨秸秆0.6~0.8吨,同时加入1%的食盐。把农作物秸秆铡短成2厘米长。边往窖中放铡短的秸秆,边喷带有菌种的水,使贮藏的饲料总水份达65~70%。边入窖边用拖拉机压实或人工踩实,最后,盖塑料膜,压20厘米厚土封严。
玉米腊熟期全株青贮饲料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奶牛应用青贮饲料皆为乳熟期收获。1998年,农场开始应用玉米腊熟期全株青贮饲料。2000年,农场种植青贮玉米面积6000公顷,收获总产量28400吨,平均每公顷单产4.73吨。平均每头牛占有量达近7吨,全场274个奶牛户,85%以上应用了该项技术。
面瓜壳贮存和利用技术
1995年,农场科技人员进行了面瓜壳贮存和利用技术试验研究。具体制作方法是:
存贮:用粉碎机将面瓜壳粉碎成小块状入窖。使用土窖必须用塑料布包严,加入1%的食盐,窖顶封严、压土15~20厘米厚。
与糠混贮:按上述办法,将粉碎的面瓜壳与稻糠或豆秸粉等糠类混合入窖贮藏。
与青贮饲料混贮:在制作玉米青贮饲料的过程中加入面瓜壳,边加边压实。
这三种贮存方式解决了面瓜壳不易贮存的难题,使冬季奶牛有了青绿多汁饲料。这项技术使奶牛产奶量提高12%以上。1999年,全场贮存和应用该种饲料达4100余吨。
机械榨乳技术
1995年,引进进口和国产挤奶机,进口的有纽帕斯和利拉伐两种机型,国产的全部为山东淄博市博山牧业机械厂生产的挤奶机。2000年底,农场拥有各类型榨乳机128台套(其中进口挤奶机12台,国产挤奶机116台),应用于产奶牛1340余头,占产奶牛总数的82%。
通过推广应用一系列的新技术,1997年,完成奶牛小群体高产攻关6吨水平310头、7吨150头。1998年,完成奶牛小群体高产攻关6.5吨以上水平240头。1999年,完成奶牛小群体高产攻关6. 6吨以上水平240头。2000年,完成奶牛小群体高产攻关6.7吨以上水平260头。1995年到2000年,获得科研成果奖13项,其中国家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省农垦总局级一等奖1项,牡丹江农垦分局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撰写的专业论文在国家级专业杂志发表11篇,在省级专业杂志发表4篇。
1995年,农场被省农场总局评为垦区惟一的奶牛饲养管理规范化农牧场优秀单位。1997年,被评为全省科教兴牧工程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