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档案

第三节 档案


农场综合档案室隶属于办公室领导,负责全场文书、科技、会计、摄像、照片、图片、资料、荣誉等各种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
  1995年,设置专职档案员1人,档案员兼文书1人。1996~2000年,设置档案员兼文书1人(参加过省级档案专业培训)。
  2000年,综合档案室共存有档案47276卷,其中文书档案4092卷,科技档案4324卷,会计档案38860卷。此外,室藏资料268卷,收集底图1013张,照片4550张,录音带42盘。
  1995~2000年,档案利用达2166人次,提供各类档案4362卷。
  2000年11月3日,由省档案局、省农垦总局办公室、牡丹江农垦分局办公室联合组成的考评组,对农场企业档案目标管理晋升国家二级进行复检考评认定,最后以96.8高分通过了考评。
  制度完善
  1996年以来,农场把档案工作重点放在了加强基础建设上,完善了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998年,制定下发了农场各类材料移交归档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档案资料管理,下发了加强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规定。同年,因农场工业企业转制,制定下发了农场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更的档案处置暂行办法,对维护农场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综合利用档案起到了重要作用。
  设备更新
  1996年农场购置了吸湿机2台。
  1997年以前,农场档案库房只有160平方米。1998年,农场投资3万元扩建了档案室,改善了库房条件,面积增至为334.8平方米,使综合档案室达到了库房、办公室、阅档室三分开,排列科学、整齐有序。同年,购置了10列档案密集架,档案室共有密集架20列,成为垦区拥有密集架最多的农场。
  2000年,农场为档案配置了微机1台,打印机1台,率先在垦区应用了科怡2000档案软件,使档案工作由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
  1996~2000年,农场共向档案室投资近18万元。
  业务建设
  档案收集与整理。1995年以来,为使档案管理更趋于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保证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使各类文件材料及时移交归档,农场将档案管理列入机关工作管理考核范围,考核内容与部门及领导利益挂钩,并列入了主管档案工作副场长目标考核内容,使案卷质量得到了保证,做到了按专题归档移交。
  鉴定与销毁。1996年,按照上级文件规定,档案室对逾期的1976~1980年会计档案进行了鉴定销毁,其中销毁会计凭证6358卷,报表450卷。
  安全保管。1995年以来,农场为档案室配置12台灭火器,4台去湿机及吸湿温度计,使档案库管理达到了“六防”标准,即防水、防光、防盗、防火、防鼠、防潮。库房措施按国家要求全部达标。1997年,按照上级要求,统一使用了无酸菌案卷皮。
  从1995年开始,建立了各类档案会计台账、档案年度报表。按照上级规定时间,填报了基层档案工作基本情况。
  开发利用
  随着农场档案数量增加,种类齐全,原有的卷内目录、专题目录已不适应档案发展的需求,从1995年开始,编制了档案总目录、全引目录、分类目录、文号目录、专题目录、重要文件目标、资料目录,2000年有检索工具8种。
  编研项目。1996年以后,利用室藏档案资料先后编制了《科研成果资料续编》、《农场大事记》、《职代会简介》、《党代会简介》、《自营经济汇编》、《工业产品简介》、《外事情况汇总》、《离退休干部名录》、《干部任职登记表》、《基建项目简介》、《农业综合开发简介》、《八五七农场人名录》、《八五七农场基层单位名录》、《农场组织机构沿革》等25种编研资料,充分发挥了档案在农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提供利用。1995年以来,档案室改变了过去等待上门查卷的单一查找方式,在档案利用上,采取电话调卷、送卷上门的服务方式,使档案利用向高层次方向发展。1997年7月,在农场与兴凯湖养殖场的土地官司中,由于档案室提供资料真实、有据可依,为土地官司胜诉奠定了基础。通过这次官司,也使很多人认识了档案的重要性,有的机关工作人员将存放在自己手中多年的资料交到档案室。1998年,农场清欠办利用档案室提供的240卷会计凭证、报表、账簿,为清欠提供了大量准确、真实的凭证资料,使清欠工作顺利进行,清回欠款3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