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基层组织建设
第一节 基层组织建设
共青团八五七农场委员会有常委7人,设立5个专门委员会,即青工工作委员会、青农工作委员会、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学校团组织工作委员会、纪检工作委员会,每个专门委员会由1~2个常委负责协调工作。
1996年,农场团委健全了团委、基层团支部学习制度。农场团委成立了“中心理论学习组”,由团委常委组成,每月学习一次。基层团支部理论学习坚持“三会一课”学习制度,即支部大会、支委会、团小组会和团课,农忙时节每季度一次,冬闲每月一次。1996~2000年,团干部共记笔记2000余篇,平均每人60余篇;写心得体会2800余篇,平均每人80余篇,撰写论文120余篇,其中40余篇在农场、牡丹江农垦分局、省农垦总局乃至省里获奖。
1997来,农场团委对基层团组织实行“星级目标管理”,下发了《共青团工作资料汇编》,使团支部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地开展。农场团委通过调查研究、工作检查、情况反馈、档案记录、汇报材料等形式进行考核,半年抽查一次,年终综合评定。每年评选出的四星级以上的团支部达85%。
加强团员队伍建设。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农场实际情况,每两年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团员工作和经常性的“评先创优”活动。把工作重点始终放在解放思想、增强意识、提高素质、发挥作用等方面。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对团员进行了教育和监督,又促进了广大团员在农场的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发挥突击队作用和生力军作用,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1997年,开展了民主评议团员工作,全场1106名团员参加了民主评议,被确认为合格的团员720人,基本合格的团员180人,不合格的团员40人;被开除团籍的11人,限期改正的29人。同时,评出优秀团员60人,受到农场、牡丹江农垦分局、省农垦总局的表彰。
组织开展“双优推荐”工作,为团员、团干部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经过组织考验、广大团员青年公认的优秀的有培养潜力的团员、团干部向农场党委推荐,委以重任。自1995年以来,农场团委向农场党委推荐入党积极分子63人,其中42名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向农场党委推荐后备干部40名,其中21名团干部被提拔到基层领导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