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团的重点活动
第三节 团的重点活动
青年志愿者活动
1997年,按照牡丹江农垦分局的要求,结合农场的实际情况,在全场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针对大家还不了解青年志愿者的情况,首先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宣传单200多份。当年,在农场团委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总站,在场直地区各单位成立了服务站,以中学生为主的青年志愿者200多名,搭起了机构设置的框架。
1998年,通过开展“清除白色垃圾统一行动”、“义务植树”等全场性、集中性的活动做示范,动员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具体实践。到当年底,农场建起了青年志愿服务总站、生活服务站、医院志愿服务站、青年服务大队、少年服务队等“三站两队”和基层31个分站机构。
1999年,进一步完善了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制度,制定了《八五七农场青年志愿者管理有关规定》、《青年志愿服务站工作标准》。团委对各站队、小组活动情况每季度抽查一次。
2000年,对青年志愿者进行注册管理,发放3200份《青年志愿者登记卡》,收集建立档案;发放1200本《青年志愿服务手册》和6000张《志愿服务卡》。当年8月,把社会服务需求作为中小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对全场职工群众的服务需求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共收集信息2300余份,经分析归纳,确定了环境卫生、家政服务、科技文化、水暖工程、医疗义诊等22个短期和长期的服务项目,将每个服务项目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向社会公开。到2000年底,实现了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
青年志愿者服务总站结合“三五”学雷锋日、“五四”青年节、“助残日”、“八一”建军节等节日为孤寡老人、军烈属提供义务服务。各服务站队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活动,生活服务站的青年志愿者坚持每天早晚清扫街道,每周两次在全场捡拾“白色垃圾”。朝阳小学和一中的少先队员组成“护绿”小组,坚持定期集中值日和每日上学、放学路上开展清除“白色垃圾”活动。“110”服务站青年志愿者长期开展青少年维权、农场安全维护、“急、难、险、重”事故救助活动。医院青年志愿者长期坚持定期到养老院为孤寡老人检查身体、讲解卫生知识,为职工做医疗宣传教育。
青年文明号活动
坚持以“建设高度职业文明、创造一流工作成绩”为方针,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号活动。1995年,制定了《八五七农场青年文明号创建标准》,定期进行检查。
1996年,农场把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纳入团支部工作考核之中,占总分的20%。挑选政治性强、业务精并能带领青年争先创优的人作为创建青年文明号集体的负责人。
1997年,农场把团支部工作纳入基层党支部工作考核之中,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相应纳入基层党支部工作考核之中。
1998年,团委同工商局、文化局等各行业主管部门成立了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指导委员会。
1999年,制定了奖励措施,奖金从农场奖励基金中列支,实行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对获得青年文明号的单位和个人分别奖励200元和100元,分别授予“青年文明号”牌匾和“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城管队、医院、消防队等10个单位获得青年文明号集体称号,20人获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消防队团支部1999年被省农垦总局评为青年文明号。
青年科技之冬活动
青年科技活动紧紧围绕着“科技兴农、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开展工作。
1995年,团委设立了“青年科技服务站”,组织农业科、畜牧科的青年科技人才为广大职工服务。各生产队成立了青年科技服务小组,定期对青年种、养殖户进行服务。
1996年,重点抓了青年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领办推广了水稻旱育稀植、玉米移栽、玉米覆膜、复方化学除草等16项科技项目,组织青年科技示范户120多户。
1997年,重点开展了青年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全年举办青年技术培训班38期,培训青年3000余人次。
1998年,开展了青年致富能手活动。
1999年,开展了青年科技星火带头人活动。
2000年,成立四大青年科技协会建立了五个生产基地,即青年水稻种植协会、青年旱田作物种植协会、青年奶牛养殖协会、青年机务服务经营协会和生猪、棚菜、中草药、养兔、白瓜籽等5个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