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节日

第六章 习俗风尚

第一节 节日


民间传统节日
  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除春节国家规定放假3天外,其余的节日均不放假。
  春节:俗称年、大年、阴历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家家户户团聚欢庆的日子。在春节到来前,农场都开展一些活动,如邀请地方市、乡(镇)政府、农场附近友邻单位领导组织“友邻座谈会”;召开离退休干部代表座谈会;召开驻场单位代表座谈会;走访慰问军烈属、统战人士,看望并救济贫困家庭和残疾人员;农场机关举办联欢会等。春节期间,农场机关都组织机关人员轮流值班。
  除夕,俗称“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贴“福”字,有的家里还挂上红灯笼。晚上,农场领导在机关门前进行“团拜”,农场党政班子成员向职工祝贺节日,一同看烟火、秧歌。之后,回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节目。零点子时,新的一年到来,家家放鞭炮、吃饺子。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熬夜的人玩扑克、打麻将,一直玩到天亮。
  元宵节:阴历正月十五,亦称上元节。这一天农场多举办灯展、扭秧歌等活动。家家要吃元宵(亦称汤圆)。
  清明节:一般在4月5日前后,这一天,人们多为去世的亲人扫墓烧纸,以示怀念;中小学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学习革命先烈精神。
  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清晨,人们都走出户外,趁有露水时,采集艾蒿,将其挂在门上,称可以“驱邪”给人带来好运。这一天,人们多吃粽子和鸡蛋。
  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农场职工比较重视这一节日。晚上,通常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等。
  其他法定节日
  元旦:又称新年,即每年的1月1日。这一天,农场按国家规定放假一天。
  “三八”国际妇女节:每年3月8日,农场工会都组织活动,如召开会议对先优女性个人或集体进行表彰,开展知识竞赛,组织文艺节目演出等。下午,农场机关女工作人员进行联欢或休息。
  “五一”国际劳动节:按照国家规定,放假3天。每年5月1日前夕,农场都要召开劳模大会,对各级劳模进行表彰奖励。
  “五四”青年节:每年5月4日,农场团委都组织团员青年开展活动,如植树、出板报、入团宣誓等;同时,表彰先进团组织、优秀团员等。
  “六一”国际儿童节:农场教育科、中小学和幼儿园组织活动庆祝节日。在节日前,中小学多举办学生运动会,幼儿园组织幼儿演出文艺节目。
  “七一”建党节:在“七一”之前,农场党委都召开会议对先优共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奖励,并利用广播、电视广泛宣传农场涌现出来的先优典型的事迹。
  “八一”建军节:农场党委武装部在“八一”前期都开展比武、打靶活动。
  “九十”教师节:农场尊师重教,在节日慰问教师,要对教师中的先优进行表彰奖励,同时组织文艺节目与教师联欢。
  “十一”国庆节:按照国家规定,农场放假3天。节日期间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悬挂国旗和标语,每年农场都组织大型文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