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好“热”的供暖楼

好“热”的供暖楼


                 焦永梅
  八五七农场场部楼房林立,仅住宅楼就有近30座,其中集中供热12座。
  1992年,场部供热住宅楼仅一座,老干部专用。1993年,新起一座32户供暖楼,定价:每户3.5万元,但职工腰包没钱,无人问津,后取消供暖。1995年,农场又建供热科技楼,分90、70平方米两种,购者无几。决策层出台政策:机关干部带头,可用未兑现奖金顶。此举,立竿见影,24户全部有主。
  1996年,农场又建新楼,一楼门市,二、三、四楼住宅。此时,职工兜里虽然有钱,但都持币观望,购者仍机关人员居多。1997年以来,形势急转,开始“疯抢”。1998年,购楼白炽化,1栋楼8个门市,欲购者40多人;32户住宅,欲购者百余人。农场无奈,抓阄定局。
  1998年前,安徽、哈尔滨开发商主宰着农场建筑市场。1999年,农场两建筑队觉悟,参与投标,大发楼财。两年盖7栋楼。
  楼价随着农场经济发展逐步升温,开始,六七百元一平方米。去年以前,座座楼都能出手。今年,楼虽高档,价却降了下来。据悉,尚有40余户待售,人们提示开发商:购买力已饱和,见好应收。还有人预测,因供热费用高,将来会有人住不起,再搬出来。
                      (发表于2000年11月9日《农垦日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