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场体制变动
第二章 发展时期(1957—1968)
第一节 农场体制变动
改变隶属关系 为开发密、虎、宝、饶地区的荒地资源,1956年6月成立铁道兵农垦局。在短期内开发组建了“八五○”、“八五二”、“八五三”等十几个大型国营农场。为便于区域的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建设,1957年春农垦部和黑龙江省议定,密山农场由省公安厅划归铁道兵农垦局领导。5月农垦局政治部主任王余音、省劳改局长闵清顺来场宣读了王震部长、赵去非副省长的协议书,宣布改变密山农场隶属关系。全称“铁道兵农垦局密山农场。”1959年4月改称“八五七农场”,1963年并归东北农垦总局划归密山分局领导。
人员结构的根本改变 1957年以前除干部和少数职工以外,劳动力全部是犯人和刑满就业工人。1958年3—5月,十万转业官兵来北大荒,各兵种、二十几个部队、院校的4,326名转复官兵来到我场。1959年秋又有7,300余名来自山东省黄县、牟平、文登、蓬莱等县的支边青年和梁山移民进场。成为农场人员的主要成分,根本改变了农场人员的成分结构。1960年秋,农垦局在八五七农场二分场组建朝阳劳改农场,集中监押八五七农场的在押犯人,实行独立经营。到1963年春,在押犯人和全场的就业工人全部移交给省劳改局解往北安,嫩江。朝阳劳改农场建制撤销,恢复八五七农场二分场建制,从而结束了密山农场作为劳改农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