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多种经营稳步发展
第五节 多种经营稳步发展
林业 加强了对林业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林业科,充实了专业人员。本着以农防林为主、积极扩大用材林,适当发展经济林,搞好绿化林的原则,实行田、渠、林、路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造林质量验收,定额投资,扶育管理责任制,推动了林业生产的发展。到1980年全场实现一人一亩林、1982年以后每年开展春秋两季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造林、绿化面积迅速扩大,幼林成活率普遍提高。受风蚀较重的五队、二十队、二十八队、二十九队等单位因林网初步形成,风蚀已基本解除。一队、二队、白灰厂营造的以落叶松、樟子松为主的用材林已部分受益、路旁和营区绿化已基本完成。1984年止全场成活人工林30,836亩,有苗圃315亩,可保证苗木自给。各队的果园(三,五十亩不等)大部已进入结果盛期。
畜牧业 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和职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役畜需要量明显下降,肉、蛋、鱼、乳类食品需要量迅速增长。为适应形势的变化,畜牧业生产调整了经营方向,改革了管理体制。以引进畜禽良种、更新换代、调整畜禽群结构、提高畜禽群素质为中心,向扩大商品生产方面转变。养猪业变全部公养为全民、集体、个体饲养相结合,实行“专业承包”、“专业户”、“包定奖”等形式的责任制。猪的存栏数稳步增长,三率明显提高。扩大家禽养殖业,引进牡丹红鸡、罗斯鸡、康拜尔鸭等纯种禽蛋,集中孵化,向全场提供良种雏禽。全场普遍更新或改良了品种、禽群迅速扩大。羊、蜂、鹿养殖数量也有较大增长。羊毛、鹿茸、蜂蜜、禽蛋等畜禽产品产量逐年增加。家庭养兔、养貂也在发展。兽医防检疫工作采用新技术,有效地控制了畜禽传染性疾病。畜牧业产值有所回升,连年亏损局面开始扭转,在28个农牧生产队中有13个队达到收支平衡或略有节余。
工业 在以扩大经济效益为中心,调整生产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经营管理的同时,积极开发产销对路的新项目,扩大商品生产。1980年后撤销了原三、四营修理所。煤矿添置了部分采煤设备,使采煤年产能力扩大到3万吨,保证全场生产生活用煤自给。增建一座漏窑,改进水泥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达到年产400号水泥一万吨。砖、瓦、白灰、块石生产分别达到1,800万块、50万块、4,000吨、20,000立方米规模。还新增了水泥预制件、无粒灰等新生产项目,使建材生产形成体系。通过落实生产责任制,建材生产重数量轻质量、不计效益的状况已根本改变,各项生产全面扭亏为盈。密山木材加工厂受原木来源限制,长期处于“吃不饱”的局面,但通过内部挖潜,改革工艺,综合利用,落实生产责任制,企业管理水平逐年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长。1978年—1984年 6年累计上交利润250.6万元。八项经济指标在总局工业系统名列前茅。1980年获总局“先进工业企业”称号。制氧车间改变经营方式,实行定期送货上门,产品质量赢得信誉,在密山、虎林、宝清三个县和兄弟场打开了销路,仅8个人的小厂每年盈利近十万元。与管局完达山农垦农工商联合企业公司合资创建的年产一万立方米的创花板厂,一次产品试产成功,已投放市场。粮油加工生产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品率,积极扩大经济效益为中心进行了整顿,1983年首次对密山粮食局加工面粉,经鉴定各项质量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标准。但米、面加工设备能力没得到发挥,利用率仅达30—50%。瓶装普通白酒生产工艺差,装潢简陋,产品滞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