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化艺术第一节 文艺 一、群众文艺
建场初期干部职工人数不多,平时都忙于工作。逢年过节男女青年、干部、职工和武警队战士分别编排一些曲艺、二人转等小型节目,人们齐集一堂举行联欢会,这就是一年里仅有几次的最欢乐热闹的场面。加上没有电、在场内看不到电影,所以当时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很枯燥的。1956年农场成立了专业京剧队。1958年大批转业官兵来场,在他们当中有一批“海政”、“空政”文工团的男女歌舞、话剧专业演员和演奏员,都经过长期专业训练,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表演艺术水平。以他们为骨干,农场组成了包括声乐、舞蹈、器乐、曲艺,话剧、京剧在内的文工团,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艺术水平的表演艺术团体。除在场内演出外还到外地巡回演出,获得较高声誉。与此同时各分场也都组织了业余文艺演出队,他们活跃在生产第一线,在田间地头边生产边排练,除结合生产编排一些舞蹈、曲艺、小歌舞、小演唱等生动活泼的小型节目外,还演出过京剧传统戏《玉堂春》、《拾玉镯》、《打渔杀家》片断等节目,深受群众欢迎。每逢年节各分场各生产队都组织文艺演出,农场还组织文艺调演,群众性文化活动十分活跃。1968年大批城市知识青年来场,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更加活跃,全团约有十七、八个业余文艺演出队。他们自编自演,形式多种多样,有舞蹈、话剧、歌舞、曲艺节目等,深受群众称赞,对全场文艺工作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1980年以后,每年春节农场组织大规模的团拜活动。大年初一早晨,人们聚集在俱乐部广场,农场领导向全场干部、职工及家属致贺年词,然后在欢快热烈的鞭炮锣鼓声中,开始群众性娱乐活动。1982年的春节团拜,参加集会的群众达2,500人。有13个秧歌队分别在6个场地进行了耍狮子、划旱船、踩高跷等精彩表演,秧歌队伍有929人参加,观众达2,700余人。
二、表演艺术团体及文艺演出
(一)密山农场京剧队
1956年成立,演员除刑满就业人员外,还有从外地以重金招聘来唱主角的女演员。演唱的剧目多半是没经改革的传统戏,也有现代剧目,如《徐秋影案件》等,偶尔也演话剧和曲艺节目。
(二)密山农场文工团
1958年8月成立。包括声乐、舞蹈、器乐、曲艺、话剧、京剧等演出分队,共120余人。当年国庆节演出了独幕话剧《破除迷信》,舞蹈《春到茶山》、《两个小伙子摔跤》等,博得全场一致好评。国庆节后,农场文工团的主要演员和演奏员被抽调到农垦局,与青山农场文工团的主要演员合并共同组成“铁道兵农垦局业余文工团”,到海南岛、湛江等垦区进行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均博得好评,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年底,农场文工团的服装,道具和人员全部调归农垦局。
1959年8月,农场第二次组建文工团,共40余人。下设歌、舞、话、乐四个分队,紧密结合农场中心工作,深入生产队演出,深受群众欢迎。同年12月,农垦局举行职工文艺汇演,我场文工团以自编、自导的一套节目参加演出,博得好评。其中歌舞《春归雁》分别获得创作、表演一等奖,小歌剧《收获》(山河词、乃文曲)获得创作奖,其它节目也分别获奖。1960年演出了歌剧《三月三》和古装话剧《孟丽君》。1962年下半年,文工团撤销。
(三)四十二团战士业余文艺演出队
1970年10月,我团组织了以城市青年为主的文艺演出队,共50余人。排练了歌舞、曲艺及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片断,参加四师组织的文艺汇演。1971年5月,开始排练《智取威虎山》全剧。1972年初又排练了《奇袭白虎团》全剧。曾到鸡西,滴道煤矿、密山及四师所属大部分团演出。由于演员们刻苦练功,演出很成功。1972年10月,演出队精简到20余人,以排练歌舞,曲艺等小节目为主。1974年年底,演出队撤销。
三、文艺创作
(一)歌舞《春归雁》
1959年农场文工团创作并演出。吴汉杰词,李鸣文曲,边乃菊编舞。后经农垦局文工团改编,在垦区、哈尔滨、海南岛等地演出,流传到全省,影响深远。
《春归雁》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歌颂了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的英雄业绩。舞蹈情节是这样的:春天来了,一群南来的大雁飞到了兴凯湖畔,发现这里已改变了模样,找不到旧日的家乡,便询问一位牧羊的转业军官。牧羊人告诉大雁,是转业官兵的辛勤劳动使这里变了样。大雁们永远在这里落脚,尽情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邀游。
附
《春归雁》唱词
(注;第一次演出本,原载1959年《北大荒文艺》)
牧人:
大雁叫、春来了, 太阳出来红满天,
今年春天来得早。 风吹羽衣不觉寒,
四野换新装, 工厂烟囱挂白云,
牧人心欢笑, 白墙红瓦连成片。
春风吹遍跃进歌, 大姐啊,
兴凯湖边风光好。 这是不是咱们的家?!
啊, 啊,咱家往日无人烟。
春风吹,雁来了, 今天庄稼象海洋,
飞来飞去惊又叫, 新开的水渠织成网,
大雁着了迷, 铁牛隆隆满地跑,
不见旧窝巢。 白桦林里是农庄。
今日荒原人为主, 姐妹哟,
我用笛声把雁招。 这里不象咱们的家,
群雁:
三月里来三月三, 啊,咱家处处是泥塘。
春风吹度山海关,
关里关外春光好, 芍药花开十里香,
红花绿柳满人间。 兴凯湖水闪霞光,
姐妹们, 渔船队队撒大网,
驾起春风把家还。 金鱼银鱼装满仓。
啊驾起春风把家还。 大姐啊,
这里不象咱们的家, 姐妹们惊喜心欢畅,
啊,这里不象咱们的家。 莫不是天神到这方!
牧人牧人告诉我,为
麦苗青青菜花黄。 啥这么快变了样?
猪牛遍野肥又壮, 牧人:啊,十万官兵到边疆,
年青牧人吹竹笛, 千里荒原摆战场,
笛声悠扬响四方。 一年飞跃大变样,
大姐哟, 北大荒上建天堂。
到底这是啥地方。
啊,请向牧人问端详。 哈:啊,
大姐:青年牧人告诉我, 十万官兵进荒原,
这是啥地方? 啊,
年年春日归来时, 北大荒变北大仓。
月照芦苇好凄凉。 富饶的北大荒,
今年春归不一样, 美丽的新家乡,
歌声红旗到处扬。 塞北江南一个样,
大雁不识旧家乡。
牧人:啊,
啥地方?北大荒, 啊,六亿人民齐跃进,
山青水秀好边疆。 啊,祖国河山都变样。
聪明的大雁啊, 富饶的北大荒,
怎么忘了旧家乡! 美丽的新家乡,
雁大姐:啊, 塞北江南一个样,
北大荒,旧家乡, 大雁不识旧家乡。
《春归雁》主题歌
(二)诗集《北大荒之歌》作者,欧阳茂森。1978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诗歌50余首。诗中描绘出北大荒的富饶 美丽,谱写出一曲曲新老创业者的改天换地的英雄乐章,热情赞颂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充分表达了他们热爱边疆,建设边疆、誓将荒原变乐园的雄心壮志。
选录:
垦 荒 小 唱
第一餐 “塔头墩”当桌, 老同志讲起了战争年月, 羊草个当凳, 新同志谈到了幸福的明天, 折两根空心柳枝做筷子, 开荒建点第一餐啊, 围成一圈吃饭。 ——多么香甜!
湖岗抒情(节录)
在大小兴凯湖的中间,
有一条百里长的堤岸。
因为她绮丽多姿,
经常引起青年们的争赞:
杭州青年说:
这是苏堤的延伸。
上海青年讲:
分明是阿拉的外滩!
哈尔滨青年听了摇摇头,
说这是太阳岛东迁。
提起太阳岛,
北京青年又开了言,
说要比喻得恰当,
还得说是万寿山……
…………
祖国呵,你是花的海,花的山,
这里是最美的花环;
党呵,你是爱的源,爱的泉,
这里有最爱你的儿男!
他们把苏堤的垂柳栽下,
让外滩的玫瑰在这里吐艳;
他们把太阳岛的温泉引来,
让万寿山的长廊在这里伸展……
他们挥起锄笔,饱蘸汗墨,
在这里描绘着共产主义的画卷;
他们燃起篝火,猛添干柴,
在这里抗击着西伯利亚的严寒;
他们是一代新人哪,
雷锋的生命在他们身上延续不断
在大小兴凯湖的中间,
有一条百里长的堤岸。
远看象一条七色的彩虹,
横跨在波光粼粼的湖面;
近瞅分明是一座钢铁长城!
耸立在壮丽人间!
在毛主席绘制的雄伟蓝图上,
这是一条多么耀眼的红线……
(三)书法,绘画
浙江青年沈加蔚创作的油画《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于1973年参加全国美展,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