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服饰
第三章 饮食 服饰 家庭日用品
第二节 服饰
五、六十年代农场的干部职工多数来自司法、公安和军队系统,陆、海,空三军服装白、兰、草绿色相间,个个英姿飒爽,一派军人风度,人人以穿军服为荣、为雅,军服是这一时期的服饰特点。不少儿童也模仿大人的样子以穿军装为快。目睹全场着装,宛如置身军营一般。也有少数老职工仍是“布衣布裤狗皮帽、雨衣水靴破棉袄”,保持北大荒的老穿戴。因棉布凭票供应,还有不少人穿打补丁的衣服。但在节假日穿毛料衣服和亮面皮鞋的人逐渐增多。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由于国家纺织工业、人造纤维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职工收入的增多及城市知识青年的影响,农场职工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化纤织品和混纺织品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如的确良,涤卡、涤纶、尼龙、大纹毕叽等经济实用的衣料和成品,人人喜爱。穿棉布衣服的人数大大减少。穿打补丁衣服的人已经见不到了。到了七十年代后期人们开始讲究衣着,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体形、职业的不同,选购入时的衣料加工成自己喜爱的四季有别的服装。成年和老年多为制服,以蓝色或灰色为多,都是化纤织品的衣料。青年多选用各色高级化纤织品,如棉毛花呢、毕叽、凡力丁、针织涤纶、压花涤纶等。皮夹克、羽绒服、登山服等新式冬装开始出现。严冬着全套冬装。男同志着皮大衣或棉便服、棉制服加外罩,戴羊剪绒皮帽,穿大头鞋、翻毛皮鞋或亮面皮鞋。女同志着花色鲜艳的毛衣,加穿棉衣或呢大衣。纯毛或混纺、晴纶大围巾,穿高跟或平跟皮鞋。夏季服装,款式更加新颖灼目,特别是青年人,如富丽高雅别具一格的涤棉府绸、线绢、尼龙绸、丝的确良的各式衬衣、不折不皱裤线笔直的涤毛凉爽呢和派力斯筒裤,还有飘然潇洒的涤仿丝绸短裙,连衣裙以及各色各式仿古坎肩,各式各样高跟或半高跟皮鞋。春秋之际,穿呢料中山装、呢料大衣的较为常见,穿涤卡外衣已很平常。这些现代服装,款式新颖,颜色鲜艳,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农场职工虽然身处边陲,但和城里人的衣着相比并不逊色。
进入八十年代,有少数青年穿大花格衬衫、西装、喇叭裤、牛仔裤、双色皮鞋等。机务人员,汽车司机、测量工人、电工等,因工作需要,穿劳动布料的工作服,冬季穿统一的皮大衣,棉胶鞋、皮靴子等。
童装的样式更是争奇斗艳。男童装常见的有各色套装,喇叭裤,前进帽和太阳帽,皮鞋。女童装有各式裙子,鲜艳的上衣外套,不仅衣料精良、颜色艳丽,而且款式新颖、做工讲究,衣裤上用五彩缤纷的绣花线或开司米线绣成花草虫鱼,栩栩如生,更有锦上添花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