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丧葬
第二节 丧葬
按惯例干部或职工去世均开追悼会,然后安葬。追悼会的规模按死者的资历、生前职务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大小而定。一般干部职工,由所在单位主持召开,有一定影响的干部或劳动模范等则由农场领导主持召开。
如1957年元月农场第一任政委王子亭同志于哈尔滨病逝,全场上下甚为悲痛,农场在场部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灵堂设在俱乐部,灵台素幔淡雅,花圈满堂。会标横幅是“王子亭同志永垂不朽”横幅下挂着遗像,两侧的巨幅挽联,上联是“密山丛中葬英骨”下联是“祖国边陲悼忠魂”,会场庄严肃穆。曹实副场长致悼词,他号召全场干部职工化悲痛为力量,积极工作,艰苦奋斗建设农场,学习王子亭同志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边疆的革命精神。与会同志无不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
又如省劳动模范、机务标兵李毅同志逝世时,农场工会主持在朝阳俱乐部召开了追悼大会。到会的全场各单位代表千余人。李毅同志葬于一队东山南坡,立水泥墓碑。
1960年在朝阳西山开辟烈士墓,移葬1952年因抢救武器弹药在烈火中牺牲的人9名武警战士。以后,成为朝阳地区公墓。
少数人家还沿用传统的或地方的丧葬习俗。如给死者沐浴、更衣、修容、由长子捧头入殓。棺内底部放入白灰,或草木灰,铺上草纸,封棺时放入死者生前喜爱之物。移棺入穴时由长子抬棺头,余者相帮徐徐放入。长子先铲土放在棺之四角,然后众人挖土埋棺,同时将墓碑立于坟头。丧事结束后请帮忙者吃便饭以示谢意。三天后由亲人赴墓地烧纸圆坟。
多数人家沿用清明扫墓的习俗,由子女到坟头填土表示怀念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