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中学教育1984年,农场将当时的第二中学并入第一中学,组成农场中学,实现了全场中学集中办学。农场中学占地面积8001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681平方米。教学楼42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642平方米,图书室252平方米,可开设20~22个教学班,容纳1000~1100名学生。学生用房3285平方米,可安排600~750名住校生。当时有初中教学班10个,普高教学班4个,职高教学班3个。农场中学以高考升学率名列管局前茅而闻名。1984~1988年,共考入大中专院校学生106人,仅1985年就考入35人,是中学录取人数最多的一年。1986年管局教育年会在中学召开,学校以其优异的教学成绩和良好的管理,受到与会者普遍好评。
1988年,管局集中办普通高中,农场中学高中班撤销。这时中学开始以抓达标、创特色、建设示范化初级中学为工作目标,全面开展各项工作。1989年修订完善《学校管理工作总则》,分行政、教育、教学、后勤共27个方面,1990年制定并实施《八五八农场中学德育实施细则》、《八五八农场中学德育考核细则》、《八五八农场中学政治思想道德考评细则》,1993年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制定《八五八农场中学管理改革条例》,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走上系统化、科学化的轨道,并进入管局前列。
经过几年的努力,农场中学在师资学历达标、开展勤工俭学和校园建设、巩固和提高示范化建设成果等几个方面都取得可喜成绩,尤其教育科研成果十分显著。英语教师张劲才与进修校李世虬老师合作编写的初、高中英语简笔画册,使牡丹江管局英语教学全面实现了实用简笔画情景教学。语文学科实施了单元教学、快速阅读教学法。数学教学进行了“六课型教学”、“青浦教学法试验”。英语先后实施了“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三位一体教学法”。各科教师先后写出51篇总局级优秀论文,82篇省级优秀论文,篇国家级优秀论文。1990年张金利、赵疆老师的《荷花泡生态调查试验》课题,获全国生物百项活动三等奖。语文组从开始的“田园文学社”到现在的“雏鹰文学社”、“读书学会”,培养了一批批热爱文学的学生。学生参加各类作文大赛多人获奖,其中省级29人次,总局级97人次,管局级345人次。
1989年,农场中学勤工俭学和“全方位、多渠道、分层次全程德育”工作均得到分局表彰,并在分局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当年10月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垦教育系统先进教育集体”称号;1990年,被评为农垦总局“勤工俭学先进集体”;1992年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财政厅授予“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学校”;1993年被评为总局“双全”学校。1993年总局先后在农场中学召开勤工俭学和示范化建设现场会。农场中学1994年被省教委命名为省级“示范化初中”;1994~1998年为总局“精神文明先进单位”,1997年被评为分局“电化教学先进单位”;1999年被定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中华传统美德与北大荒精神教育实验学校”。农场中学创建省级示范化中学的事迹选入黑龙江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编写的《学校科学管理的结晶—名校集锦》一书中。
农场中学还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爱好。1996年7月29日举办第四届少年儿童版画展,朱慧等3人作品送日本参展;在1998年国际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中,关天昊等4人作品获优秀奖;在1998年全国中小学艺术作品大赛中,朱慧、王蕊作品获金奖,高莹等2人作品获银奖,李嵩获铜奖,另有6名学生的11幅作品获优秀奖;同年8月,朱慧作品获全国雏鹰奖;10月关天昊等2人作品获全国版画大赛优秀奖。
初中毕业生分流情况统计表
(1989~2000年)
表5-7
高中毕业生被大专院校录取人数统计表
(1984~1988年)
表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