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计划与统计八五八农场的计划管理,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根据国家对农场的要求和市场需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农场的建设和财务计划,合理地分配和利用各种资源,采取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达到企业预定的目标。
在国家现行体制下,农场不仅是从事商品生产的经济活动组织,而且还要设文化教育、卫生、公安政法、武装等事业单位,形成一个小社会并负担大量的社会事业经费,因此农场的计划管理范围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
本着“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加强协作、共同负责”的原则,八五八农场实行两级管理、两级核算。即以场部为中心,以生产队为基础,实行分级管理,以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
场部是农场计划管理的最高机构,对各生产队和基层单位的农林、牧、工、副、渔等各项生产建设活动进行全面领导,在经济上实行统一计划、统一核算、自负盈亏。为了适应农场各项工作的需要,场部设置生产、机务、基建、工交、劳资、物资、计财、商业、文教、卫生等若干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在场长领导下,从供产销各方面负责和管理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农场的计划管理,不仅通过生产系统来实现,而且通过各职能部门来实现。
农场计财科具体负责生产建设长期和年度计划的编制与检查,组织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的呈报与审批,调查研究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拟定投资设备和建设“三材”的分配方案,办理领导交办的有关经济计划事项,处理经常性的计划业务工作,与上下业务部门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农场经济建设的计划工作。
农场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各项统计资料,为农场制定政策,编制计划、指挥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利用统计核算,取得各方面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研究农场历史、现状及经济发展规律,揭示农场经济活动规模、水平、发展速度和比例关系,反映农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建场以来,几个主要综合性指标分述如下:
1957年至1983年历年工农业总产值见附表。附表中资料1957年至1969年为1957年不变价,1970年至1980年为1970年不变价,1981年开始为1980年不变价。为便于对比分析,将1957年和1958年按1957年不变价计算的总产值换算为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的总产值,则1957年为9.5,1958年为161.6。由于1957年基数小,它的可比价值不大。现以1958年至1983年来计算我场发展水平比较合理,其结果如下:
从1958年到1983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3849.9万元,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为2,245.2万元。投资的主要内容为建设和购置新的固定资产,用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历年基本建设投资完成和使用情况见附表。
自建场至1983年,累计投资总额为6,923.3万元,累计回收总额为1,071.4万元。投资回收率为15.48%。累计投资总额为历年基本建设投资(指国家预算投资、省财政自筹投资,不包括农场、管理局、总局的自筹资金)、流动资金拨款、拨补亏损、专用拨款(含青年安置费、小型水利投资等)、并入固定资金、并入流动资金等项总和减去无偿调出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历年累计总和。累计回收总额为上缴利润、上缴税金、上缴折旧基金、上缴固定资产变价收入等项的历年累计总和。历年投资总额、投资回收总额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