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乳品加工

第五节 乳品加工


农场乳品厂于1981年10月建立,厂址在第五生产队。当时全场只有56头奶牛,日产鲜奶最高时350公斤。根据奶源严重不足的情况,农场确定一方面在全场积极发展奶牛,一方面乳品厂先生产豆乳制品。同年11月,农场派人到长春学习植物蛋白加工技术,同时购进全套植物蛋白肉加工机械。1982年正式生产蛋白肉。因乳品厂是五队附属厂,农忙季节劳力没有保证,秋收大忙即停止生产。这期间共生产蛋白肉20吨,销往辽宁、浙江、牡丹江等地。
  为了尽快生产奶粉,农场采取派人外出学习技术、建厂房、购置设备同时并进的办法。1983年第四季度,奶粉厂正式投产。投产初期,每两天处理一次鲜奶(300—500公斤)。
  乳品厂生产奶粉的机械设备是216厂的第一代产品,日处理鲜奶5吨,性能一般。
  奶粉注册商标为“乌苏里江牌”。经中国农垦北方测试中心抽样检测,初期的产品主要数据为:溶解度99.74%,杂质为1PPM,酸度13.28°,水分1.75%。一般情况下鲜奶产奶粉比例为7.3:1。产品销往广东、江西、上海、辽宁等13个省、市。
  乳品厂与第五生产队共同核算。1981年只有4人。1983年有职工25人,生产奶粉6.4吨。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场已着手制定计划:1985年开工建造日处理鲜奶20吨的乳品厂,1986年秋竣工投产。全场奶牛饲养业也将加快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