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电影放映

第三节 电影放映



                 第三节 电影放映
  农场的电影放映始于1958年,具体工作由电影站负责。1992年至2000年电影站站长王金生,王继伦任发行员兼售票员,吕国恩任美工兼放映员。电影站同时肩负29个生产队放映点的影片发行、器械维修以及放映员的培训等工作。
  1988年 1月,农场俱乐部落成。俱乐综合厅面积800平方米,坐席860个。配备“松花江牌5502型”35毫米座机和“长江牌”16毫米座机各一台。放映片型为35毫米电影片和16毫米电影片,由管局电影发行公司提供片源。俱乐部每年放映新片100~120余部(集),约 200场次,观众约3万人次,收入在3万元至5万元之间,放映收入的50%作为片租上交管局电影发行公司。
  1970年至1992年农场有生产队放映点 29个,1993年减少到 26个。放映点统一配备南京产“F-16—4型”放映机,有的放映点还配备发电机、幻灯机等。 放映员一般由生产队的电工、会计或出纳兼任。1993~1995年,每个放映点月平均放映3~4部影片,全场放映点年放映电影合计960~1 240场次,观众人数约12万人次。1995年以后,由于有线电视进入职工家庭,农场的电影放映和发行工作受到极大冲击,影片放映收入锐减,片租不能按时上交。其他农场电影发行与放映情势与农场相差无几,最终导致管局电影公司收不抵支于1995年10月宣布停止影片发行,农场俱乐部、生产队的片源中断,发行放映工作被迫停止。俱乐部在无片源的情况下,1997年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俱乐部共同租用省武警部队文化站的影片,全年放映约 100场,收入支出相抵平衡。1998年以后,由于片租高,观众少,放映收入低,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放映工作基本停止,只有在学校或者会议包场的情况下才订片放映,每年放映10~2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