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八五一一农场2000年农业机械田间作业检查验收标准

八五一一农场2000年农业机械田间作业检查验收标准


  
  一、翻地作业
  (一)平翻带合墒器耕深18~22厘米。水田耕深不大于15厘米,耕深一致,误差不大于 2厘米;犁底不平度不大于1厘米。
  (二)浅翻深松带合墒器,小铧耕深5~10厘米,深松25~30厘米,各铧深度差不大于2厘米。
  (三)耕堑直,50米内直线度误差不大于10厘米,地头整齐,枕地线与顺堑相垂直,不出三角抹斜。
  (四)耕到头、耕到边,不漏耕、不重耕,翻平扣严,4米内高度差不大于5厘米。
  (五)减少开闭垄,开闭垄距离大于50米,开垄宽度小于30厘米,开垄深度小于15厘米,闭垄高度小于10厘米。
  二、深松作业
  (一)深松深度以破碎犁底层为准,钩子深松25~30厘米,全方位深松 35~45厘米 误差不大于2厘米。
  (二)深松耕幅相等,不漏松,误差不大于10厘米。
  (三)深松适时,在土壤水分适宜的夏、秋季节进行全方位深松。
  (四)深松到头到边,不拖堆,地表平整。
  (五)深松直,地头整齐,堑上不出现抹斜。
  三、耢平地作业
  (一)适时耢地,在化冻深度和水分适宜的条件下突击抢耢。
  (二)耢地角度早期30度,中期45度,后期角度适宜。
  (三)全面耢,重点找,耢到头、耢到边,不漏耢。
  (四)不拖堆、不出沟、不起棱,耢后地表平整。
  四、旋耕作业
  (一)春季旋耕10~15厘米,秋季旋耕15~20厘米,水田旋耕不大于15厘米。
  (二)旋耕破碎根茬长度不大于8厘米。
  (三)旋耕后土壤细碎,每平方米土块不大于5厘米。
  (四)旋耕后地表平,每5平方米高低差不大于4厘米。
  (五)旋耕到头到边,不漏耕,地头整齐。
  五、耙地作业
  (一)适时耙地,在土壤水分适宜的条件下突击耙地。
  (二)耙深、耙透,轻耙10~15厘米,重耙15~20厘米,误差不大于2厘米。
  (三)耙后带耢子,不拖堆、不出沟、不起棱,地表平。
  (四)耙后细碎无大土块,5厘米直径块不超过3块,水田不超过7块。
  (五)耙地角度适宜,一般30~45度,不准顺耙。
  (六)耙到头、到边,不漏耙,重叠不超过10厘米。
  六、小麦播种作业
  (一)适时播种,一般在4月1~10日前完成。
  (二)播量准确,单口流量正负差不大于1%,肥料单口流量误差不大于4%。
  (三)下种均匀,不断条、不成撮、不集堆。
  (四)播行笔直,百米长度弯曲度不超过10厘米。
  (五)行距相等开沟器行距误差不大于1厘米,台间距离误差不大于2厘米,邻间行距不大于5厘米。
  (六)播深一致,镇压后播深2~3厘米,误差不超过1厘米。
  (七)不重不漏,地头整齐,重播量不大于50厘米。
  (八)到头到边,留田间道5米,离地林带1米,离地边0.5米。
  (九)覆土严密,地表平整无明种现象。
  (十)恒速作业,减少停车换档。
  七、大豆播种作业
  (一)适时播种,一般在5月1日~5月20日前完成。
  (二)双条播种行间距离为10~15厘米。
  (三)播量准确,单口流量正负差不大于2%。
  (四)下种均匀,不断条,不集堆,米间落粒误差不超过2粒。
  (五)播深一致,不明种及时镇压,播深3~5厘米,误差不超过1厘米。
  八、玉米播种作业
  (一)适时播种,一般在5月1~10日前完成。
  (二)播量准确,单口流量正负差不大于2%。
  (三)施肥量准确,单口流量正负差不大于3%。
  (四)下种均匀,不断条,不集堆,米间落粒误差不超过1粒。
  (五)播深一致,不明种,及时镇压,播深4~5厘米。误差不超过1厘米。
  九、玉米覆膜播种作业
  (一)适时播种,一般在5月1~10日前完成。
  (二)播量准确,单口流量正负差不大于1%。
  (三)垄上覆膜前进行 一次药剂灭草。
  (三)下种均匀,不断条,不集堆,米间落粒误差不超过2粒。
  (四)播深4~5厘米,误差不超过1厘米,覆土严密,不明种。
  (五)压膜覆土宽度10厘米,压膜覆土厚度5厘米。
  十、水稻插秧作业
  (一)适时插秧,一般在5月15日~5月底前完成。
  (二)深度在2厘米,尽量浅些但保证秧苗直立不漂秧。
  (三)每穴秧苗株数为2~4株。
  (四)株距、行距准确,意味着不大于2厘米。
  (五)漏穴不大于3%,漂秧不大于4%。
  (六)插到头,插到边,机械不能插的人工补秧。
  十一、镇压作业
  (一)适时镇压,在土壤水分适宜时,小麦3叶期时进行镇压。
  (二)恒速作业每小时作业速度不超过5公里。
  (三)压到头、压到边,不漏压,重压宽度不大于30厘米。
  (四)镇压时不黏土,不拖堆,不伤苗。
  (五)地头转弯不易过小,要大于机组转弯半径。
  十二、喷雾作业
  (一)适时喷雾,风力不大于3级。
  (二)喷量准确,误差不大于5%。
  (三)喷嘴锥角一致,扇面与喷杆角度5~10度。
  (四)喷杆离地面高度以喷雾重叠12厘米调整。
  (五)药泵工作压力3~4公斤,雾化良好。
  (六)药液搅拌均匀,一般3~5分钟完成。
  (七)加拌药时不漏洒,作业时不漏喷,不重喷。
  (八)使用回吸伐或防后滴喷头。
  (九)机车恒速作业,定档位,定油门作业。
  十三、中耕作业
  (一)适时中耕,一般作物着垄时开始。
  (二)第一遍中耕用深松钩,第二遍用双翼铲带松土钩,第三遍用双翼铲带深松钩,第四遍用培土铲。
  (三)深松20~30厘米,松土灭草10~15厘米,误差不超过1厘米。
  (四)各铲入土角度、耕深一致,误差不超过1厘米。
  (五)表土松碎,不起大土块,高低不超过4厘米。
  (六)不埋苗,不压苗,不伤苗,伤苗率不大于1%。
  (七)耕到头、到边,不偏耕、不漏耕。
  十四、起垄作业
  (一)适时起垄,在土壤水分适宜时进行春、秋起垄。
  (二)垄距宽度相等,误差不大于2厘米,往复垄距不大于3厘米。
  (三)封顶垄高度一致,误差不大于3厘米。
  (四)垄向笔直,50米长度弯曲度不超过5厘米。
  (五)垄底深松20~30厘米,分层施肥均匀。
  (六)起垄到头、到边,地头整齐。
  (七)直垄时附带小木方子或带镇压轮。
  十五、小麦割晒作业
  (一)适时割晒,一般在蜡熟期试割,中期大面积割晒。
  (二)割晒高度15~18厘米,不超过20厘米。
  (三)铺子厚度一般在10~12厘米。
  (四)铺子宽度一般在1~1.5米。
  (五)铺子角度30度或成鱼鳞状。
  (六)铺子均匀、不断条,不集堆,不漏割,不掉穗,不塌铺。
  (七)割行笔直,50米内直线度误差不大于10厘米,地头整齐。
  十六、小麦收获作业
  (一)适时收获,直收在小麦蜡熟末期,拾禾晾晒3天后开始。
  (二)直收打好V型道,卸粮道,拾禾留好枕地。
  (三)直收高度为小麦的1/3,不漏小穗为宜。
  (四)直收不漏割,拾禾不掉穗,不集堆,喂入均匀。
  (五)收获综合损失率不超过3%,破碎率不超过1%,清洁率大于95%。
  (六)茎秆还田切碎长度不大于5厘米,抛撒均匀。
  十七、大豆收获作业
  (一)适时收获,直收在大豆响铃期,拾禾晾晒5天后开始。
  (二)割茬高度 以不留底夹为准,一般为5厘米。
  (三)直收不漏割,拾禾不掉穗,不集堆,喂入均匀。
  (四)收获综合损失率不超过4%,破碎率不超过5%,泥花脸不超过7%,清洁率大于95%。
  (五)茎秆还田切碎长度不大于15厘米,抛撒均匀。
  十八、玉米收获作业
  (一)适时收获,一般在10月5~20日前完成。
  (二)机械扒棒脱皮率大于95%,脱粒清洁率大于90%,破碎率小于5%。
  (三)不推秆,不串行,不掉棒,损失小于3%。
  (四)割茬高度10~15厘米,不超过20厘米。
  (五)茎秆粉碎,收集成堆或直接回收。
  十九、水稻收获作业
  (一)适时收获,一般在10月1日~10月底完成。
  (二)割茬高度10~15厘米,不超过20厘米,人工割茬高度5~10厘米。
  (三)不漏割,不掉穗,不集堆,喂入均匀。
  (四)收获综合损失不大于3%,破碎率不大于4%,清洁率不小于95%。
  (五)茎秆粉碎还田长度不大于20厘米或收集成堆拉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