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工会

第二十九章 群团组织

第一节 工会



  一、组织沿革
  1948年3月,农场召开会员大会,选举成立兴凯农场工会委员会。会员100人左右。下设密山机械厂、档壁镇、场部三个分会。受密山县总工会领导。工会负责人是蒋立言(后改名刘佩),
  1949年3月,改为永安机械农场工会委员会。下设一队、二队、档壁镇、农场机关四个分会。会员发展到300人,工会主席是史永田。I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工人学政治、学文化,开展劳动竞赛,协助行政做好劳务工作,组织互助储金会,组织参加文体活动等。
  1951~1954年,农场工会主席鞠殿祯、副主席冯世伦。这期间的工会工作除搞群众性的生产竞赛外,重点抓了职工的生活福利,为工人办事,如组织举行集体婚礼,发动职工互相帮工,解决住房困难,深受大家欢迎。
  1954~1957年,农场工会直接受黑龙江省总工会农林水利系统工会领导。工会主席刘新民、副主席史成家。这期间工会工作很活跃天。工会派人到密山县百货公司买了几十台自行车卖给职工,逐月扣款,解决了职工上下班和外出的困难,深受群众拥护。1957年12月,工会派出代表参加黑龙江省总工会召开的会员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介绍了农场如何开展劳动竞赛的经验,受到省总工会的奖励。
  1958~1962年,因搞“反右倾”运动,工会受到批判,组织撤销,人员调走,工会组织就此停止了工作。
  1963年5月至1966年6月,根据上级规定,农场恢复了工会组织。关克权任工会主席。工会有专职干部9名。全场4个作业区都设了工会委员会。21个生产队都成立了工会委员会。这时期的工会工作又活跃起来。主要是开展劳动竞赛、业余文体活动和办职工夜校。曾多次受到总局工会的表扬。
  1967年以后,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工会被造反派夺了权。工会主席靠边站、受批判,办公室被占,从此工会活动全部停止。1969年组建兵团后也没有成立工会组织。
  1979年,根据总局党委、总局工会,关于在国营农场系统恢复和组建工会组织的通知精神,经过积极筹备,于1979年2月22日,在东海场部召开了首届会员代表大会,到会正式代表183人。大会选出了25人组成的工会委员会,推选关克权为主席(政治处主任兼)。 1979年8月由单景中任主席,刘国安任副主席。尔后又组建了分场级工会委员会7个,生产队工会委员会60个,工会会员达8,500人。1979年到1983年,还召开两次会员代表大会和一次工会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83年,朴景忠被评为全国总工会积极分子,孙德友、乌俊臣被评为省总工会积极分子。
  1982年2月29日,农场召开了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大会正式代表310名。选出单景中任工会主席,王新梅、乌俊臣任工会副主席,工会专职干部11名。7个分场仍设立了工会委员会,并各配专职工会干事1人。
  1983年,农场党委根据总局指示精神,将分场专职工会干事撤销。各生产队都配了专职工会主席,这对加强基层工会工作就有了组织上的保证。农场工会自1979年恢复以来,连续五年被牡丹江农管局评为先进场级工会委员会。
              农场历届工会主席、副主席名单



  二、企业民主管理
  建场初期,1949~1955年,农场成立民主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场长、生产科长、老工人组成,当时工人有刘军、阎瑞田、王永福等。管理委员会工人代表古60%,对农场的大事,如:发展规划,经济财务计划等都要经过民主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这就是建场初期的民主管理形式。职工代表大会制是1965年秋季“社教”时建立的。
  1965年11月,农场在老场部召开了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代表250人。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决定,即“二十三条”和农场“社教”方案,发动群众搞好社教。
  1966年3月,农场在东海召开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代表250人。会议主要是进一步落实“社教”方案,兑现政策,解放干部。对犯有严重贪污错误的李XX等人,由于坦白好,退赃好,免予任何处分。
  1966年6月以后直到兵团组建前,因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企业民主管理停止了。
  1979年,恢复工会后,在党委的领导下,改革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加强了企业民主管理。1980年9月7日,农场召开了三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代表275人。会前征集提案204条。大会通过五项决议:一,改善经营管理,加强经济核算;二、搞好增产节约,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三、严格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生产; 四、狠抓集体福利事业,改善物质文化生活;五、大力开展职工业余教育,提高职工科学文化水平。同年各生产队相继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从组织上保证了广大职工当家作主的地位,提高了民主管理企业的水平。
  1981年2月24日,农场召开了三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代表257人。场长谭克信在会上作了工资改革和今后任务的报告。大会讨论了生产责任制方案和浮动工资试行办法,通过了《加强民主管理,抗灾保丰收,整顿工业,提高经济效益,扭亏增盈,稳步发展》的决议。
  三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是1981年9月1日召开的。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场广大干部、职工、家属抗灾自救。会议为抗灾自救征集提案共270条。会上,场长谭克信作了《全场上下紧急动员起来,为抗灾自救而努力奋斗》的报告,财务科长卢振湖作了经济分析报告,生产科长李天瑞作了生产受灾情况的报告。并通过了抗灾自救的决议。会后,全场广大职工积极投入抗灾斗争,战胜了二十几年来从未有过的雨涝、低温、寡照等严重灾害,取得了较好收成。
  农场四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于1982年2月19日召开,代表310人,征集提案370条。副场长王保林在会上作了《全场总动员,大打 翻身仗,再战“双二八”,盈利二百万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资格审查委员会、提案审查委员会、决议监督检查委员会等三个常设机构,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
  四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于1983年2月26日召开,代表278人。副场长张玉发在会上作了《振奋精神,敢于创新,为再战“双二八”盈利二百万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并作出了加强民主管理的决议。场工会干部分头下到各分场召开指导员、工会主席座谈会,对如何提高民主管理质量进行具体指导,使民主管理出现了一个新局面。全场队级单位中民主制开展得好和比较好的就占86%以上。
  三、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从建场初期到1955年,工会组织的劳动竞赛,主要是由生产委员来抓,竞赛形式是夺流动红旗,竞赛单位是各机车组,竞赛内容是劳动数量和质量,方法是在每个作业阶段进行几次检查评比,红旗夺得次数较多的就是优胜者,最后给予表彰奖励。如1949年底,李华山车组就被评为农场先进车组,并出席省农场管理局召开的先进表彰大会。第一个省劳动模范李维君和场安全行车模范修德山,也是在这个期间评选出来的。1955年以后,劳动竞赛的形式主要是搞计件和计时。但工人要加班加点,必须由行政部门写出报告交工会审批后,才能执行。
  1958年以后,又开展了先进生产者和先进工作者竞赛活动。进入六十年代后,则开展了五好生产队,五好职工或四好连队、五好战士等竞赛活动。
  到八十年代,劳动竞赛组织和内容更加全面了。1980年6月,场工会制订了关于工农业开展劳动竞赛“六比六看”百分赛的实施方案。每年在麦收、秋收两个生产阶段开展竞赛。竞赛后各分场召开表彰大
  会。1980年麦收、秋收中受农场奖励的先进单位有4个分场、16个生产队、84个班组、16个食堂、16个晒场。在开展竞赛的同时还开展先进生产(工作)者和立功创模活动。几年来,经场党委批准立二等功的37人。各分场党委批准立三等功的525人。全场评出飞刀手219人,先进生产队70个次,成绩显著单位38个次,劳动模范432人次。其中被评为管局、总局先进单位36个,班组20个,劳动模范37人。由于劳动竞赛的全面开展,促进了全场集体福利事业的发展,全场46个食堂进行了改造。到1983年底,有35个食堂安上了瓷砖、自来水、暖气。全场41个集体职工宿舍中,有27个实现了暖气化、电褥子化、小房间化、单床化。
  四、职工业余教育
  1949~1953年,这期间工会主要抓扫盲教育和初小、高小教育。1958年,机关办了高小班、初中班,后来各行各业还办了一些专业技术学习班。
  1963~1966年工会组织恢复后,各生产队和农场机关都开办文化夜校,配备专职教员和聘任兼职教员,并有统一的各年级教材和教学大纲,这对提高职工文化素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80年开始,又广泛开展了职工业余教育。先后调配了两名专职干部抓此项工作,成立了农场职工业余教育委员会,工会成立了职工教育办公室。通过招生考试,从职工中择优录取了5名专职教师,经过培训,分配到二分场、三分场、四分场、红旗煤矿、机关党委搞业余教育工作。
  1980年12月,农场召开了职工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有玻璃厂、修配厂、科研站、红旗煤矿等单位介绍了经验。从此全场业余文化教育不断兴起。全场共办联校4所,基层普通业校57所,入学人数达4,100人。1981年,狠抓了中央8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四分场兴办了为期四个月的脱产文化补习,煤矿办了高中数学班、日语班和扫盲班,农场工会举办了一期兼职教师(40人)培训班,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业余教育的开展。农场工会被管局评为职工业余教育先进单位。1982年5月,根据上级文件要求,职工业余教育归教育部门管理,专门成立了职工教育办公室。由于农场工会在业余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而为全场广泛开展职工业余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文化体育活动
  从1949年开始,我场就有篮球队,每年“五、一”都要参加密山县篮球赛。1950年和1952年两次获得密山县篮球赛冠军。
  1956年,工会组织了一次大型运动会, 有田径和球类比赛。这是建场以来规模较大的一次。
  1963年,工会组织恢复后,到1966年“文革”前,每年夏季都组织一次小型运动会。1964年秋,在密山分局工会组织的运动会上,我场还荣获男子篮球亚军,女子篮球冠军、乒乓球单打亚军、象棋赛亚军的好成绩。
  兵团时期,大批知识青年来场,文体活动有了新的发展,组织了文艺宣传队,还经常举行运动会。当时篮球、乒乓球运动比较活跃,篮球队曾多次参加四师篮球赛,乒乓球队多次获四师冠军。
  1979年,农场工会组织了一次全场田径运动会。体委主任忠臣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场领导出席了大会。这次运动会有7个代表队参加,运动员210人。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是煤矿代表队,第二名是机关党委代表队。1980年9月,组织了篮球赛,有7个代表队参加。男子冠军是四分场代表队,亚军是二分场代表队;女子冠军是二分场代表队,亚军是场直代表队。1980年6月,我场篮球代表队参加了管局举行的篮球赛,被列为管局甲级队。同年5月,我场又参加了管局乒乓球赛,男子获得团体第一名,女子获得团体第二名。1982年8月25日,在东海举行了分场级篮球冠军邀请赛,共有12个代表队参加。1983年9月,在东海举行了排球赛,男女各7个代表队。男子第一名是机关代表队,第二名是四分场代表队3女子第一名是工业分场代表队,第二名是机关代表队。
  几年来全场开展群众性的各项体育竞赛活动约480场,参加人数达17,820人次。全场现有体育骨干892人。
  建场初期文娱活动就比较活跃,1948年春节工会组织排演了节目。1958年,大批转业官兵来场,农场文艺活动有新的发展,曾组织文工队、评剧团。1963~1966年“文革”前,为推动生产队文艺活动,每年冬季场工会都组织一次大型文艺会演,评选出优秀节目到各生产队巡回演出,并参加总局的文艺会演。1964年6月,工会配合当时的阶级斗争教育,组织机关干部、职工20多人,赶排了大型话剧“千万不要忘记”,演出4场,观众达5,000人次,使职工群众深受教育。1969年组建兵团后,文艺活动也很活跃,很多基层连队都有文艺宣传队。工程连、一连、煤矿、一营中学的文艺宣传队的演出,很受大家欢迎。
  1980年元旦,农场工会组织了全场文艺汇演,有7个分场级演出队参加。演员160人,演出节目59个。共演出8场,观众达5,000人次。评出优秀节目7个,创作奖3个,评出18名优秀演员。
  1981年春节,科研站组织80多人的秧歌队,在场部、三分场地区演出了十多场。1982年春节,一分场四队、四分场二十一队组织了秧歌队、耍龙灯,舞狮子,活跃了节日生活。1983年春节,四分场工会在党委领导下,组织5个大型秧歌队,共600多人,在大年初一汇演。1982年12月,农场工会在东海组织第二次文艺汇演,有6个队参加,演员149人,演出节目58个,共演出7场,观众达5,600人次。评出优秀节目3个,最佳创作,最佳声乐、最佳器乐、最佳表演奖各1个,评出二等创作奖1个。为了培养美术人才,1981年8月办了一期美术、书法、摄影学习班,为生产队培训学员43人。几年来,各级工会在宣传报导上,共出简报414期,广播稿件3,840篇,出板报3,948期,出专栏249期。据1983年统计,全场有文艺骨干400多人,组织各种文艺演出61次,演出大小节目267个,观众达12,000人次。
  此外,各级工会还建立了“三室”,即游艺活动室、读书阅览室和乒乓球室。全场“三室”面积达4,214平方米,全场有篮球场66个、排球场43个、运动场5个。
  农场的电影事业,1948年到1955年还是一个空白。1956年铁道兵农垦局组建后,永安农场归属农垦系统,刘和调入农场担任电影队队长。当时一无机器,二无放映人员。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购进了机器,培养了放映人员,成立了农场第一个电影队。到1958年,有16毫米放映机器2台,35毫米放映机器1台,人员增加到10人。到1964年,有35毫米放映机器2台,16毫米放映机器2台。由于农场逐年扩大,电影队的放映任务十分繁重,长年为林口县虎山分场、兴农分场,三道岭子和一、二、三分场巡回放、映,横垮三县一市,平均每月为各基层单位放映2~3场。当时交通不便,靠的是牛马车运输,有时因雨雪被阻,放映机械只能靠人背肩扛。电影队的同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按时为生产队放映电影。
  1964年,京海农场合并过来,放映机又增加1台。兵团组建后,8.75毫米放映机达6台,35米放映机达5台,16毫米放映机达6台。1977年,各分场都设电影放映组,放映人员发展到30人。年场次最高达2,400场,创历史最高水平,连队月均电影6场。电影队先后两次被评为管局电影系统的先进集体,二、三分场电影组被评为总局电影系统的先进集体,四分场电影组被评为管局电影系统的先进集体。1982年以后,各分场电影组与场工会签定经济承包合同,实朽岗位责任制,年人均获奖百元以上。目前,由于电视复盖面越来越大,电影场次和观众就越来越少了。
                   历年体育活动统计表



                   历年文艺活动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