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田间标准作业

第四节 田间标准作业


田间标准作业,是机械化农场关键的生产环节,农业标准化管理的目的最终要体现在田间标准作业的水平上。机械田间标准作业要遵循“适时、优质、高效、低耗、安全”这一原则。
  农场机务部门严格按上述要求,指导各生产队进行田间作业,从1990年后,全场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有了很大的变革,增产措施不断更新,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农业生产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为了落实好农业增产措施,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农场每年都在麦播、大田播种、喷药、小麦割晒、秋起垄夹肥等关键作业时召开现场定标会,以提高标准作业新水平。1994年农场从佳联购回7台牵引收割机,为了在割晒时达到鱼鳞铺,农机科要求十六队改装锥形滚,先行试点。1995年,各单位都按照十六队的尺寸和改装方法把割晒机改好了,全场所有2016A割晒机放的铺都是鱼鳞铺,非常理想,尽管1995年麦收雨水勤,但发芽的小麦却很少。
  为了抓好标准作业,不断提高作业水平,抓好机具的标准检修,每年农机科在机具检修后都要下到各单位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不准参加作业。抓田间作业操作规程,从耕地、整地到播种,从中耕管理到收获,各作业环节都要符合农业要求。在各项作业前抓好岗位练兵,搞好技术传授,讲述操作规程,进行安全教育,并在现场定出标准。另外就是严格田间岗位责任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质量要求明白,定岗定人,凡职责不清者不准参加作业。严格检查验收制度,对质量不合格的该返工的返工,不能返工的就和经济效益挂钩,该罚的罚。这样有力地提高了标准作业水平。
  近几年出于精耕细作,深松深翻,大田播种和中耕管理由宽幅变为窄幅,再加上大田是起垄、夹肥、精量点播三次成,所以,耗油量增加,标准亩增加,作业费用增加。
  田间作业环节主要是翻、耙、平、种、管、收。1995年麦翻地时,新引进一台全方位深松机,作业效果非常理想,但在松麦茬时,由于茎秆量大,易堵深松机,未能进行大面积作业。秋收后深松豆茬要把深松机进行改装才能正常作业。整地机械,当前已基本配套,但还要再配几台48片中型园盘耙。精播机,目前年播种质量比不上气吸式精量点播机。收获机械现在力量很强,都是大马力收割机,而且都有半链轨防陷装置。玉米收获上目前难度很大,一是玉米面积逐渐扩大,1996年播种面积就是4万亩;二是玉米收获还要靠人力去完成。
  田间作业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动力机械———拖拉机。农场的拖拉机更新慢,特别是60年代生产的东方红—54还在使用,占保有量近50%,技术状态非常差,保证不了田间作业的要求,70年代生产的东方红—75拖拉机,也不适合当前农业技术的要求。
             拖拉机田间作业情况统计表
               (1990~1994年)
  表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