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电力通讯第一节 概况1984~1988年,通信电力科是农场机关的一个行政管理职能部门。1988年,农场实行深化改革,通信电力科逐步由管理服务型转变为经济独立的经营型实体。下设各站、所的行政及业务管理统一归通电科领导。
1989年,通电科实行全员抵押承包,费用包干,定额上交。
1990年,通电科彻底从农场分离出来,成立了通信电力公司,组建了党支部、工会和团支部,配备了专职党支部书记。
1989年,投资43.7万元,首先对场部地区通信设备进行改造,购进了纵横交换设备,改建了通信机房,改造了市话线路,而且还开通了HJZ12-3———400门纵横交换机,场部地区用户首次使用了拨号电话。
1989~1990年,累计投资264万元,完成了东北用电网和农场供电区内的升压改造工程。
1989年,通电科以196万元的资金,买下了东海焦化厂的振兴变电所。该所于1990年经省电力工业局验收评比,跨入省一类一级标准化变电所行列。
1991年,投资26万元,架设了农场至鸡西邮电局30铜导线路307公里,开通两条长途线路并入公网,解决了以往农场打长途难,长途电话需经东海邮局接转的局面,是垦区第一个进入公网、实现直拨电话的农场。
1989~1991年,投资68.2万元,逐步对农场居民用电计量进行改造,民用计量表由户内开启式改为户外密封式。
1991年,投资54.4万元,对红旗变电所进行了扩建和改造,经省电力工业局验收,于1991年继振兴变电所之后也跨入省一类一级标准化变电所行列。
1991年,投资157万元,用于三分场通信设备改造,购进了纵横交换设备,改建了机房和市话线路,开通了JZHQ-180门纵横交换机并入农场通信网,实现了三分场与农场电话直拨。
1992年,投资15.7万元,建设了一座综合办公大楼,建筑面积为1762平方米,它集现代通信、电力管理于一体,为行业的文明建设和标准化管理创造了条件。同年底,通电科进入了农场文明单位行列。
1994年,投资174.5万元,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在长春等主要通信设备厂家,订购了程控交换设备及附属配套设备,于同年12月底,在场部地区安装1024线程控交换机一次割接成功,开通30路微波并从鸡东并入公网,使农场实现了盼望已久的直拨电话愿望。场部地区用户可坐在家中直拨国际国内长途电话。
1990年,通电科抽调了部分技术工人成立了电器安装队,承揽了场内外电器安装工程,当年完成产值40余万元。1993年组建了电器安装公司,以联营、租赁等形势,开办了电器安装、修理、制造等业务。此外还办了电器商店、汽车配件商店、饭店和木器厂。
通电科1995年有中专以上学历34人,有中级职称的9人,初级17人,工人技师3人。
从1984年至1995年,通电科先后有2人被农场授予劳动模范称号,有1人荣立二等功,有7人荣立三等功,有4人被管局通信处授予标兵称号,有9人被总局通信处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共有260人次受到总局、管局和农场的表彰。通电科1993年被省电力工业局授予用电营业大普查先进单位,1993年被总局通信处授予先进单位称号,多次被管局通信处授予先进单位称号。1993、1994年连续两年被农场授予成绩显著单位。
截至1995年底,通电科拥有固定资产由1988年的32.8万元增加到300余万元,职工由1984年的47人增加到133人,有党员16人,团员22人,共82户,总人口260人,职工人均创造利润9800元,月工资平均550元,年收入6600元。
通电科领导人更迭表
(1984~1995年)
表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