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粮食上交及粮食管理一、粮豆上交
农场按照上级下达征购任务,由粮食部门按各生产队的土地播种面积进行分配。到粮食收获季节,由粮食部门,适时组织各生产队按量、按质向当地指定粮库上交(原一、三、四分场各队分别向永安、向阳、东海三个粮库上交,原二分场各队分别向密山县指定粮库上交)。粮食部门随即与各生产队、粮库协调、办理粮食检斤、验等和结算等工作。1984~1994年度农场向国家交售粮豆计92.5万吨,其中大豆出口27.8万吨。
上交国家粮豆统计表
(1984~1994年)
表3-50 单位:吨
二、粮食供应及保管
1984年,农场根据国家颁布的粮食定量供应政策,设置了30个粮食供应网点,按月、按人、按工种进行定量供应。以后随着国家粮食的连年丰收和储备粮的增加,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家从1990年起,取消了几十年不变的定量供应制度,农场也随之取消了30个粮油供应网点,实行自购自食。
粮食保管,本着“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针,在全场范围内,开展了无虫粮食、无霉粮食、无鼠粮食、无坏粮食事故的“四无”竞赛活动。每年对各生产队上场的粮食,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霉烂粮食事故者,严肃处理。十几年来,农场各生产队在保管粮食上,坚持细查、严防、早治,取得了不少实践经验。如备仓,在收粮前做好仓储准备工作;备场,即准备好水泥晒场或土晒场;适时割晒增加容重,以减轻晒场压力;分级入库(分上风头和下风头入库);四分开(好次分开,品种分开,干湿分开,无虫和有虫分开)。另外保管员还要做到“三勤”:即勤查粮温、勤通风、勤汇报。“三勤”制度,有力地保证了粮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