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协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是党委领导下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它的职责是: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团结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开展决策论证,提合理化建议、组织科技咨询服务,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兴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同国内外技术团体间的交流,团结广大科技人员“讲理想、比贡献”为科技兴场贡献力量。科协在“八五”期间开展了科普场(厂)队(车间)活动、“金桥”工程活动和“五个一”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兴场工作的运行。
农场科学技术协会组织沿革表
表5-7
续表5-7
续表5-7
续表5-7
一、科协组织沿革
科协始建于1983年,第一届科协拥有会员300余人。1986年成立了6个专业学组,1994年底科协已发展到拥有4个副处级厂(矿)科协,三个科级厂科协小组,他们是东海焦化厂科协、八五一○焦化厂科协、化工厂科协、红旗煤矿科协;粮油加工厂科协小组、修造厂科协小组、玻璃厂科协小组。15个学会:农学会、农机学会、林学会、畜牧学会、会计学会、统计学会、管理学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工运理论研究会、青工学会、退休科技工作者协会、医学会、计划生育协会、教育学会、少儿版画协会。会员1千余人。
二、科协组织及管理
科协日常工作由科技科负责,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科协工作从1988年开始纳入规范化分级管理,管理局对农场,农场科协对基层科协,学会实行目标管理,百分考核。考核内容共6大项30余款项内容,使基层科协、学会工作有章可循,平时半年一次报表管理,半年、全年各一次检查,年终进行总结和三优评比。三优为:优秀科协(优秀学会)、优秀科技(含社科、教育)工作者、优秀论文。农场科协每三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总结工作,布置任务,表彰奖励科协三优,同时改选换届。基层科协和各专业学会原则上每三年换届或调整一次,以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力度。各专业学会每年至少召开1~2次年会,进行论文交流、工作总结和三优评比。
三、学术交流科普技术咨询
1988~1994年各厂矿科协、学会共举办学术报告会58次,各类技术讲座43次,论文交流197次,论文1890余篇。各级科协、学会每年订阅专业技术报刊500余份,“四厂一矿”科协都建有资料室,藏科技书刊万余册,并为科技人员提供宽松的学习场所。与场外交流技术资料2600余份。科技工作者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播、板报、播放录相)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科普知识。12年中全场共举办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289期,受培训人员17370人次。劳动技能操作比赛34次,各种知识竞赛22次。科普厂队建设自1992年开始,十六队、东海焦化厂连续三年达标。
四、“讲比”活动与“金桥”工程
“讲比”活动(讲理想、比贡献),是1991年开始在全场工矿企业科技人员中开展的一项调动企业科技人员积极性,以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活动。它包括:(一)以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为内容的技术攻关;(二)开发新产品;(三)推行企业现代化管理;(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五)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全场“讲比”活动有组织、有内容、有竞赛方案、有奖励办法。1993年东海焦化厂获省级“讲比”活动先进集体,杨永祥省级“讲比”活动优秀组织者和先进个人称号。
“金桥”工程从1993年开始实施。它包括:(一)在调查研究和学术研讨的基础上开展科学论证和决策建议活动;(二)组织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技术攻关,架起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金桥;(三)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架起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通向企业的金桥;(四)通过科普网络,向厂(矿)生产队普及、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架起实用先进技术通向厂矿生产队的金桥;(五)通过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架起青少年通向科技未来的金桥;(六)发挥科协组织的纽带网络作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架起科技人才通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金桥;(七)发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疏通渠道、牵线搭桥、招商引资,架起农场经济与国际国内经贸交流与合作的金桥。
1993年到1995年农场共搭“金桥”12座。(一)畜牧学会与“八一”农大联合推广“梅花鹿控光增茸技术”;(二)综合建材厂引进先进技术与吉林酿造厂联合生产等级酱油;(三)粮油加工厂与东北农学院搭桥,改造生产线生产等级面粉;(四)东焦与铁岭焦化厂搭桥开发“粗苯”产品;(五)农场与吉林高等院校科技开发中心搭桥开发生产大豆蛋白粉系列产品;(六)农场与牡丹江中外合资丹华山珍食品有限公司搭桥生产黑木耳块等山珍系列产品;(七)拟引进技术开发天然矿泉水;(八)引资搭桥开发天然花岗石板材;(九)引资开发万宝山金矿;(十)引资开发十六队煤矿资源;(十一)与八一农大搭桥开发农用岩棉育秧生产技术;(十二)引进农业新技术大面积推广“三垄栽培”、“深施肥”、“种衣剂”、“三膜两移”、“二卡”节能技术,“稀土、微肥、增产菌”以及新品种以提高农业单产总产和经济效益。
五、维护科技人员合法权益为科技人员服务
为科技人员排忧解难,维护科技人员合法权益,让科技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农场两个文明建设是科协一项重要工作。1984年到1988年农场医院每年为中级科技人员进行一次体检,1989年到1995年每两年为中级以上职称(45周岁以上)科技人员进行全面体检,并为他们建立了科技干部健康档案,从1985年开始医院专为科技干部设立了科技干部病房,1992年科技干部病房扩大到200平方米,增设了报刊和电视。科技干部住院,由组织、人事、科技等部门同去看望。每年对有病、有困难的科技人员进行家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1983年到1994年科技干部解决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就业、疗养、科技待遇等173人次,并为中级职称科技人员解决液化气罐(享受部分补贴),1986年建科技住宅楼二栋36户。每年召开科技人员座谈会,倾听他们的要求。
六、科协三优表彰
农场每年对科协、学会进行三优表彰,优秀集体以工作优劣为前提,优秀个人按5%的比例评选,优秀论文按交流论文的10~15%评选。农场下发了科协字[1990]3号文件,规定《优秀论文评比办法》。1984年到1994年全场共撰写论文2446篇,评选出优秀论文448篇,有581人次分获总局、管理局和农场各级优秀科技(社科)工作者荣誉称号。农场和基层科协22次分获省、总局和管局授予的优秀科协、模范科技工作者之家、科协工作达标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韩学忠获总局百名优秀知识分子称号。
科协系统先进集体一览表
(1984~1995年)
表5-8
续表5-8
科协系统先进个人一览表
(1988-1995年)
表5-9
续表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