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成人教育1982年以前,全场职工教育由农场工会主抓。在中发[1981]8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下发后,农场即成立职工教育委员会,1982年成立职教办,刘有皇任副主任。1984年8月,场长谭克信兼主任,副场长闫修赤、工会主席单景忠兼副主任,有关科室领导为委员,职教办主任由主抓教育副场长兼任,刘有皇任专职副主任。
1987年1月,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戴超群(场长);副主任:吕海林(教育副场长)、杜林(工会主席)、刘鼎宝(财务副场长);委员由各有关科室领导组成。职教办主任:吕海林(兼)、副主任:刘有皇、王炳珍。
1988年4月,职工教育委员会人员再次调整,主任:戴超群(场长);副主任:谭克信(书记);委员由教育副场长、工会主席和各有关科室领导组成,职教办副主任由教育科副科长路森本兼任。同年8月,何习文调教育科主抓职教办工作。
1988年9月,农场成立教育委员会,实行“三教统筹”,教委下设职教科(中心),科长(主任)何习文担任。
一、成人学历教育
(一)职工学校
1988年10月,农场党委根据党中央《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建立职工学校,校长由职教办主任兼任,各分场成立分校,有条件的生产队也组织了业校,均属农场职工学校统一管理。
基层职工业校负责职工扫盲教育和初等教育,农场职工学校和分校负责职工初、高中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
1982年全面开展初中文化补课工作。全场需要进行初中文化补课的人数共3208人,占全场职工总数的40%以上。通过农场职工学校及五个分校的共同努力,到1986年3月先后办班53期,经四年的工作,全场3208名学员,通过总局、管局、农场三级共11次验收考试,2467人获得初中文化补习毕业证,发证率为77%。基本完成了初中文化补课任务。
1985年3月,农场根据黑工农教办字[1983]36号和农总办[1984]60号文件精神,农场职工学校开办职工高中脱产班。该班共办三期,其中85级是理科班。入学42人,毕业24人。86级文科班27人,毕业22人。87级文科班41人,毕业28人。
1987年3月,农场职工学校根据《黑龙江省职工函授暂行管理办法》,招收农场第一期职工函授高中班41人,毕业19人。此后,职工函授高中实行单班制,即毕业一个班,再招一个班。1992年改招收职业高中农机专业,到1995年共办4个函授高中班,毕业158人。
(二)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黑龙江农垦八五一○农场分校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是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由原国家农委、教育部、广播电视部等几个部、委联合创办的成人中等农业学校,采取函授与广播电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远距离教学。学员不脱产,考试不离场,不影响工作,对迅速改变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发展生产力起着重要作用,深受农场欢迎。
农广校黑龙江农垦八五一○农场分校于1980年建立,校长由场长谭克信担任,工会主席单景忠任副校长,干事赵明宇任教务主任。
1982年以后,八五一○农场分校校长由主管教育副场长兼任,副校长由职教办主任担任。
农广校八五一○农场分校1980年招收第一期农学班,毕业9人。1983年招第二期农学班,毕业8人。1985年9月,农广校在职业高中挂班,招收第三期学员,农经、畜牧两个专业共121人,毕业84人。1987年开始,面向在职职工、干部招生,巩固率较高,到1995年共毕业6期,计285人。
(三)牡丹江农垦职工大学八五一○函授站
1989年3月,为了适应农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工业系统干部学历培训的速度,农场决定与牡丹江农垦职工大学联合办《工业经济管理(专业证书)函授班》。学制三年,学员学业期满,各科成绩及格,发《专业证书》和经总局验印的《结业证书》。在岗学员可享受农总组字[1985]26号文件规定的待遇。
为了保证函授班的正常教学,职工大学在农场建立了函授站,农场职教办主任何习文担任函授站站长。负责安排教学场地,组织教学,提供教师伙食,及时交纳学费等。职工大学负责提供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参考资料,派专职教师任教和考试发证等工作。
这个班共招收学员59人,其中本场学员54人,到1991年学业期满时,全部获得结业证书,其中54人获得省教委验印的《专业证书》。
(四)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八五一○函授站
随着改革开放和农垦经济的发展,农场广大职工干部对学历的自我要求越来越高。1992年10月,农场决定与中央党校函授学校黑龙江农垦分院联合举办经济管理专业班。中函黑龙江省农垦分院在农场设立函授站,站长:牛树岭(农垦党校副教授),农场职教办主任担任副站长。
中函八五一○函授站1993年招收一个本科班56人,其中有本场34人,一个专科班120人,均为农场学员。1994年又招本、专科班各一个,其中本科班55人,有本场学员44人,专科班55人,本场学员50人。
(五)鸡西电大八五一○函授站
1993年7月,职教办与鸡西电大协商,在农场设立函授站,农场职教办主任任站长,开办法律大专班41人。学制三年,三年内通过成人高考按期发证。同时开办一个乡镇企业管理中专班43人,属农民电视中专系列,具有初中毕业文凭的生产或业务骨干免试入学。学制两年毕业,发经省教委验印的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
(六)成人大中专招生工作
黑龙江省从1984年开始对成人大中专学校实行统一招生,省、地、市工农教育办公室下设招生办公室,农场的成人大中专招生报名工作由职教办负责。
1988年以前,自费生较少,报考人数不多。从1989年开始,自费报考成人大中专的人数增多,到1995年,报考人数均182人,累计达2185人次,平均每年被成人高校录取人数占报考人数的30%。
(七)成人自学成才工作
1984年下半年,农场开始受理成人大中专自学成才报考工作,每年春秋各一次。
1988年,根据牡农局发[1987]218号文件精神“为了鼓励自学成才,凡对口自学取得大、中专毕业文凭者,根据所学专业的难易程度和自学成绩的高低,发给100~250元奖金的规定,此规定从1988年12月1日起执行,奖金从职教费列支,到1995年共有64人受到奖励,共发出奖金7875元。
到1995年,全场自学成才毕业91人,其中本科2人,专科24人,中专65人。
二、职工岗位培训
1988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成人教育要以岗位培训为重点”。1989年,省教委、农场总局、管局各级均下发了文件,要求成人教育要“把重心转移到岗位培训上来”。并制定了有关岗位培训的具体措施,把岗位培训列入场长任期目标作为评定农场领导政绩的依据之一。
1989年9月,总局召开了职工岗位培训工作会议,农场东海焦化厂的职工岗位培训工作受到充分的肯定,农场被管局授予“职工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同年,农场教委下发了场教发[1989]8号文件,做出《全面开展职工岗位培训的决定》,制定了职工岗位培训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建立了规章制度。同年12月10日,在八五一○焦化厂召开了现场会,会上对全面开展职工岗位培训工作进行了动员,八五一○焦化厂等四个单位在会上介绍了经验,并奖励了一批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和优秀学员。对全场的岗位培训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989年以来,农场职工岗位培训工作首先在工、商、运、建、服各单位展开,在基层职工业校进行。每年初级岗位培训和适应性技术培训均在3000人次左右。农场组织的农业系统的岗位培训每年在200人左右。从1991年开始,农业生产队都利用冬闲时间进行农机工人岗位培训。到1995年为止,全场初级岗位培训累计15万人次,其中规范化初级岗位培训1105人,已获初级岗位培训证书。
另外,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管局、总局举办的中、高级岗位培训,平均每年35人左右。1993、1994两年人数较多,每年达50人以上。
三、扫盲工作
扫除文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农场于1991年成立了全场扫盲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亲任组长,扫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职教办,各基层单位成立了扫盲工作小组,支部书记任组长,党、政、工、青、妇通力协作,齐抓共管。
摸清文盲底数是扫盲工作的第一步。1991年上半年,农场以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资料为依据,对全场人口的文化结构进行调查。调查表明,在全场17721人中,流动人口文盲372人,固定人口文盲共173人,全员文盲率为0.98%,在国家规定的指标以下(国家规定文盲率为2%)。15~45周岁的青壮年文盲是扫盲对象。1990年人口普查时,农场有15~45周岁人口为9974人,其中文盲113人,青壮年文盲率为1.13%,也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下。
在113名扫盲对象中,有痴呆、聋哑、脑炎后遗症等失去学习能力的文盲21人,误普2人调出7人,到1991年实有扫盲对象83人。这些人有的是1958年到1961年之间盲目流入人口,有的是70年代招工来场,有的是90年代初招来的水稻户、奶牛户子女,有的是与农场子弟成亲从地方迁入的。1991年下半年开始的扫盲工作就围绕着这些人进行。
这83名文盲分布在全场25个单位,一个单位多的10余人,少的只有一人。高度分散,扫盲工作难度较大。
农场扫盲领导小组与各单位扫盲小组签署了责任书,明确岗位职责,限期扫盲。1992年到1994年下半年,先后召开专题会议5次,共下发《工作方案》、《规章制度》、《验收方案》、《补差工作方案》、《迎国检方案》等6个文件,先后三次组织人力下基层考核检查扫盲工作。进行场、管局、省三级共6套试题的考试,建立健全了文盲档案。
文盲们普遍厌学,各单位广泛深入进行动员,制订并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包教保学。由于全场上下共同努力,1993年通过了管局和黑龙江省的验收检查,1994年通过了国家级验收检查。1994年10月,在总局扫盲工作大会上,农场被评定为“扫盲工作先进单位”,成为牡丹江农管局四个扫盲先进场之一。
四、培训基地建设
根据总局、管局的要求,1990年农场建立职工培训中心,与党校共用一个校舍。培训中心主任由职教办主任兼任。党校副校长兼职工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负责农场组织的职工干部的规范化培训。
农场十分重视基层职工业校的建设,为基层职工业校添置设备。到1994年共为全场21个单位的职工业校配备课桌645套,投资近8万元。1995年全场21个职工业校大部分达到“五有”标准。即:有教室、有课桌、有黑板、有灯光、有取暖设备并挂起牌子。
在职工业校一般都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有专人负责和兼职教师队伍,每年都有培训计划。
成人教育统计表
(1982-1995年)
表5-18
说明:因1987年以前全员培训资料不全,未统计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