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向人间都是爱
洒向人间都是爱
王志学
1949年,当共和国诞生的礼炮声还在人们的心海中激荡着的时候,韩学忠就走出了沈阳医科大学的校门,服从组织安排,来到了北国边陲,成为垦荒队的第一个医生。
韩学忠一到垦荒点,心就被病人痛苦的呻吟给震颤了。眼看着朝夕相处的同志受疾病的折磨,眼看着生产受到影响,他感到了压力,也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
到各个垦荒点去看病,先要学会骑马。骑过马的人都知道,骑没有鞍子的马是不容易的,他说不清究竟摔过多少跤,只记得有一天深夜骑马到二十一队出诊,回来时马突然毛了,一路狂奔向圈栏直冲过去,就在即将撞在圈门上的时候,韩学忠从马上跌下来,惊马从他的身上横跨过去。
1960年韩学忠被派到伐木队工作。伐木队每年开春以后都要顺着河道运输木材,因而在河沿上每隔十几里,几十里就要留下两个人随时疏通挤在一起的木头。为了给这些同志看病,韩学忠每天都要步行几十里,有时甚至上百里。
1961年7月的一天,河边放木头的一个同志被毒蛇咬伤了。韩学忠背起药箱在原始森林里摸黑赶路,深一脚,浅一脚,远处不时传来凄惨悠长的狼嗥。韩学忠硬是走了整整5个钟头赶到了出事地点,病人得救了,韩学忠却累得瘫倒在草铺上。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以后,有不少聪明好学的年轻人补充到了医疗战线。等这些青年能独挑大梁了,又纷纷返回城市,留下的是农场青黄不接的医疗事业。十几年来,韩大夫几乎会诊必到,手术必上。夜里医院来了病人,他都要和年轻医生一同诊断,既提高诊断水平,又帮助年轻人尽快地成熟。熟悉韩大夫的人都记得,一忙起来他白天上班,晚上加班,一个月常常有一半的晚上打连班。
疾病缠身,患者和家属的心情可想而知。忧虑、痛苦、焦躁,有时甚至绝望。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韩大夫总是和蔼可亲。病人不想吃饭,他到家里做点小灶端到床前;孤寡病人易感孤独,逢年过节他就请这些患者到自己家里分享家庭的欢乐。在手术台上,病床上,只要看见患者大小便失禁,他总是亲自动手轻轻地擦洗干净。面对患者吐出粘乎乎、怪味刺鼻的污物,他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仔细打扫清洗。一位农村老大爷排不出大便,韩大夫蹲在地上一点一点地给他抠,感动得老大爷眼泪直往下落,他逢人就说:“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女也不能像韩大夫这么好。”
他当大夫是这样,当科主任时是这样,当了院长,评了高级职称还是这样。医院的厕所堵了,他穿了靴子戴上手套就进去用手掏,有时一个星期连掏两三次。医院大扫除,哪里活脏活累,哪里有他。1988年春天清理厕所,他和卫生清洁工冯训浩用硫酸把便池子挨着个地擦了一遍,整整干了两天。看着他清理便池子的情景,有谁会想到他是院长?
出血热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流行性地方病,到1972年为止,农场已有许多患者被出血热折磨而死。怎样治疗这种疾病,当时尚无良策。韩学忠一头扎进了资料堆里。白天看,晚上看,就连走路也在想问题。医院的资料不够用,他就到农场图书室去找,农场没有就到裴德医院去借。只要打听到谁手里有资料他千方百计弄来看看。有一天下半夜,医院来人找他会诊,见他家的灯还亮着,颇感诧异。他告诉大家有一个问题没搞明白,睡不着觉。
就这样经过两年的准备,韩大夫决定采用肤膜透析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衰竭。这种方法难于掌握,南京城西湖地区移植此法治疗出血热,死亡率50%。如何提高医疗效果?韩大夫针对出血热的特点和当时的医疗条件,对透析方法进行了改进。没有透析工具,他就和同事们一起自己动手造透析管。
1973年医院先后来了三位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出血热患者,韩大夫果断地为他们做了透析处理都痊愈。进行透析处理需要精心照料,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医生。韩大夫就整日整夜地守护在病床前。20个日日夜夜没有躺到床上睡一觉。医院领导实在看不下去了,把他拖到小屋,逼他吃几口饭,休息一会。可是领导刚走,他就爬起来回到了病房。有时他困得不知不觉趴在病人的床前睡着了。他的家离医院只有几百米,可竟没有时间回家看上一眼。
1974年春天,牡丹江管理在八五一○农场医院开了现场会,推广了这种方法。1976年江苏省出血热防治经验交流会上,韩大夫在会上做了交流。100%的成功率引起了同行们极大的兴趣。同年陕西省召开出血热研究会他被邀请做了经验交流。
东方红、密山、鸡东、鸡西、穆棱的出血热患者不顾路途遥远,纷纷到八五一○农场医院求医。就连附近一家县医院的业务副院长爱人得了出血热,也转到了农场医院找韩大夫,而这对夫妻都是治出血热病的大夫。
从1973年开始,农场医院先后收治了420名出血热患者,死亡率低于1%,远远低于全国15%的普遍水平。采用肤膜透析治疗出血热急性肾衰患者32人,100%恢复了健康。
1984年南京军区的一位司令员给韩学忠捎来了一个便条,邀请他到江苏工作。韩大夫想到1958年反右时受的委屈,想到孩子的前途,真有些动心了。可是想到经他亲手救治的无数患者对他的情义,走在路上一个个亲切的问候,时常硬拉他进屋时的热情劲,心又仿佛被什么东西牵住了。正在他犹豫时,农场领导亲自做他的工作,他没有走。
裴德医院两次让他去当内科主任,传染科主任,他没有去。密山医院要用三个医生换他,他也没有去。
他在农场,可以说人缘极好。可是他的儿子复员后分到医院烧锅炉,转到工程队后仍然当工人。后来农场量才录用了他的儿子,他事前连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他知道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党组织没有忘记他。1974年韩学忠荣立三等功,1989年被评为农场劳动模范,总局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工作者。他还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科技工作者。1992年被总局党委授予垦区百名“优秀知识分子”称号。一串串荣誉,既倾注了韩学忠的汗水,也体现出党的关怀。
(原载《风景这边独好》八五一○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