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人物简介

第七编 人物

第一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宁兰昌
  宁兰昌(1928.9~1988.8),1928年9月出生在山东省荣城县。1945年7月参加工作,1946年3月入党。历任:山东省南海军分区侦通队通讯员、山东省军区警卫团参谋、山东省军区97师291团参谋、农建二师六团通讯股副股长、农建二师二九一农场三分场场长、伏尔基河农场副场长、场长、八五四农场副场长、兵团四十三团副团长、三十七团团长,1984年1月任八五一○农场党委书记。
  1985年7月离休,副局级待遇,1986年6月易地安置山东省烟台市,1988年8月25日在烟台病逝。
                  谭克信
  谭克信,1938年5月出生,辽宁省辽阳县人,1956年1月参加工作,大专文化,1960年5月入党。农艺师职称。历任永安农场机务训练班学员、农业技术员、兵团四十四团副股长、副团长、八五一○农场场长,1984年11月任农场党委书记。曾荣获省模范党务工作者称号。1989年1月调牡丹江管理局任党委副书记。
                  戴超群
  戴超群,1937年11月出生在浙江省江山县城关镇。1960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3月入党,大学文化,高级农艺师。曾荣获:管局劳动模范、总局劳动模范、总局特等劳模、总局级“农垦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历任:八五一○农场科研站技术员、八五一○农场科研站站长、主任农艺师、副科长、管局科研所研究室主任、八五一○农场总农艺师,1984年11月任农场场长。1992年8月任牡丹江管理局边贸公司总经理。
                  傅 臣
  傅臣,1946年出生,山东省莱阳县人,1965年1月参加工作。1967年1月入党,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曾荣获:农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管局级模范党务工作者、总局级党务工作者、北方五省党委书记训练班优秀学员等称号。历任:吉林独立二师七团三连班长、八五一○农场执勤一连指导员、执勤营副教导员、兵团四十四团政治处书记、八五一○农场一中副教导员、农场整党办副主任、农场党委副书记,1988年9月任农场党委书记。1993年任牡丹江管理局工会主席。
                  刘汉奎
  刘汉奎,1941年10月出生,河北省昌黎县人,1968年7月参加工作,1969年6月入党,大学文化,农机高级工程师。曾荣获农场劳动模范称号,历任农场组织部干事、值班营政治干事、生产队长、一中校长、分场副场长、农场副场长,1992年8月任农场场长。
                  宋保成
  宋保成,1938年12月出生,辽宁省开源县人。1956年4月参加工作,1959年5月入党,大专文化,工业经济师。历任:副队长、社教队员、修理所所长、生产队长、分场场长、八五一○焦化厂厂长、农场副场长,1993年10月任农场场长。
  宋保成从事农业生产30多年,年近半百,被调任八五一○焦化厂厂长。
  到任后,他深入车间、班组调查摸底制定了46项6万多字的《八五一○焦化厂管理办法》。科学的管理使焦化厂的生产步入正规,可是设备陈旧落后的老厂,怎样创造出好的经济效益?老宋着实费了一番脑筋。他不得不把超期服役的72孔焦炉减少到24孔,但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为了扭转徘徊的局面,他从生产工艺的每一个环节边观察边分析,一个一个数据地核对,终于发现精煤含水量过低是造成出焦难的重要原因。他把煤含水量由过去的4~6%提高到10~12%,解决了出焦难的问题,开创了建厂以来满负荷生产纪录。比上年增加产量17万吨,当年盈利186万元,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宋厂长视产品质量为生命,他“独创”了用筛子筛出碎焦后再出售。使工厂的产品在竞争中承受住了考验,使产销进入了长期稳定的良性循环。
  老宋还开展了“我为厂长献一计”活动。几年来,全厂革新成功项目40多项,直接经济效益230万元。
  八五一○焦化厂这个仅有300多名职工,两组红旗ⅠⅡ号焦炉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五年迈出五大步,累计盈利1322万元,成为垦区闻名的盈利大户。
  企业连年被管理局、总局、省及全国授予“先进集体”、“文明标兵”、“经济效益优级企业”、“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宋保成荣获“牡丹江市优秀党员”、“总局优秀北大荒人”、“农垦总局特级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