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我们的乐园

我们的乐园


             ———获奖电视专题解说词
  完达山逶迤百里,巍巍壮观。兴凯湖碧波粼粼,涟漪荡漾。北大荒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色,令人陶醉。在东临兴凯湖,西至完达山的一片辽阔的地带里,有一条蜿蜒东流的小河,它叫穆棱河。
  以铁道兵850旅番号序列命名的八五一○农场就坐落在这块土地上。
  这里也曾是野狼出没的山坡,这里也曾是人迹罕至的荒地。然而,自从1948年农场建立以后,经过40年的辛勤开拓艰苦奋战,现在不仅有耕地24万亩,而且相继建立了煤炭、焦化、玻璃、电石等工业,已成为一个农工产业结构基本完整的现代化国营农场。
  生产建设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群众生活的巨大变化。近几年来,农场工会组织紧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推行民主管理,积极开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为广大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取得一定成绩。连续6年被总局和管局评为优秀场级工会。
  当1984年全总发出“建家”的号召以后,农场马上成立了以党委书记谭克信为首的“建家”领导小组,在全场展开了一个建立职工之家的活动。
  农场工会有27名委员,平均年龄36岁,领导班子,不仅年富力强,而且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工会主席单景忠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副主席则是一名大学毕业生,他们深入基层,在全场56个基层单位都成立了建家领导小组,建立了45个职工之家。1985年经农场总局验收达标,被评为建家模范单位。
  二十一队从1981年开始,推行职工民主大会,到1985年已召开18次。1983年在总局介绍了生产队级民主管理的经验,对垦区的民主管理起到推动作用。
  几年来,工会坚持访百家活动,在走访中帮助解决困难。全场经扶贫致富的已达40人。二十一队孙留金是贫困户,1983年工会给他提供无息借款1500元,帮他发展养猪和种菜。从1983年以来,连续三年盈利,1987年纯盈利9600元。
  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活动,也是工会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化工厂变压器坏了,运去哈尔滨修理得花7万元,电工韩继发、宁春芬等七名同志,夜以继日,经过70多天努力,终于将两台变压器修好,经鸡西电业局验收合格,为场节约38000元。
  八五一○农场的职工,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中有1958年的转业官兵,也有50年代的山东支边青年,“文化大革命”中各大城市的下乡青年,他们在开发建设北大荒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应当有一个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他们在劳动之余,需要下下棋,打打球,消除一天的疲劳,增强同志之间的团结。于是,文化活动室、阅览室、乒乓球室、电视室、夜校等文体活动阵地,像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二十一队始终站在建家活动的前面,农场工会曾在这里召开现场会,为其它单位树立了榜样。十五队过去是后进队,在建家活动中缺少资金,队长、书记、会计每人无息借出1000元,集资3000元建立了活动室。三室建设别具风格,窗明几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焦化厂、煤矿、化工厂的文化室建设,厂容厂貌建设,也独具匠心,身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在象棋、军棋场上,多少统帅,运筹帷幄。乒乓球室,又是一个银球飞舞的世界。年老退休的拓荒者,聚在一起打四圈麻将,拱一圈猪也别有一番情趣,难道这一切不正是农场职工业余应该得到的休息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阅览室和夜校引来了大批青年,他们在这里如饥似渴地学习,孜孜不倦的阅读。化工厂开展读书活动,成立了中心书会,先后几次召开读书演讲大会,被总局、管局授予职工读书典型的殷仲国,一年编写读书笔记13本,达四万余字,用他学到的技术,用于化工厂生产的技术革新取得良好的效果。
  精神文明建设和业余文化生活的普遍开展,极大地刺激了工农业的生产。八五一○农场的农业生产,除一年遭受重大灾害外,年年盈利。工业生产也是蒸蒸日上。而这里的职工之家建设活动正在向新的目标前进。
                         (1987年录制,农场广播电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