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李若逸当年二三事

李若逸当年二三事


                 关明贤
  67岁的李若逸,高高的个儿,一脸慈祥,一看就知道是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建场初期,他才20几岁,至今已经40多年了。他对当年开发建场时的许多事至今记忆犹新。
  1951年,用了很久的油罐需要刷洗。以前没干过这个活,好大个罐子只有一个口,往里一看黑洞洞的。当时血气方刚的李若逸二话没说,第一个跳了进去。立时一阵胸闷透不过气来,接着就不省人事了。上面的人听到“扑通”一声,从洞口往里一看,不好!李若逸倒下去了,大家不明白出了什么事,赶快又跳进去一个看究竟。可是第二个跳进去的人同样“扑通”一声又倒下去了。怎么办?大家急坏了,救人要紧,于是争先恐后地往里跳,一连跳进7个人,全都昏倒了。这时,领导闻声赶来,连忙采取措施,才把人一个个地救上来,又是打针又是灌药,忙了好大一阵,才使这7个人脱离危险。李若逸是最先跳进去的,又是最后一个被救上来的,经过抢救六七个小时才慢慢地苏醒过来。你们猜怎么着?原来油罐里缺少氧气,因此,下去的人很快就昏过去了。
  多年过去了,李若逸想起这件事,总忍不住感慨地说:“你瞧,开发北大荒初期,人们真是有股拼命精神啊。”
  有一年夏锄后,开始打洋草。正值盛夏,骄阳似火。李若逸顾不得火辣辣的太阳,一直干到前面。打洋草费衣服,李若逸索性脱掉衣裤,围上麻袋干。大家一看是个好主意,都学着他的样子。夏天草甸上的小咬、蚊子、瞎虻多得吓人,成群成群地围着你,浑身大疙瘩一个挨一个,白天还好说,一到晚上,奇痒无比,难以入睡。可是,李若逸他们硬是咬着牙,坚持到底,完成了割洋草的任务。
  1958年,李若逸到一分场九队当队长。全队只有十几户人家,房屋特别简陋,更糟的是只有一条能通往东面的路,秋冬两季还好说,可以在水田田埂上走,春夏水田一放水,就无法走了。一切物资必须赶在化冻前准备好。李若逸是在春天到九队的。准备工作来不及做,眼看播种要开始了,种子、饲料、口粮等运不进来,这可急坏了李若逸。当时物资供应站在黑台,九队离黑台走小路只有10多里,但要过两道河,车过了河,离队里还有四五里烂泥路,车是无法过的,只能把东西卸下来,由人徒步扛回队里。这么一想,李若逸的办法就有了。他动员全队的男女老少说:“各位老少爷们,秋后我们要修一条路,但眼下我们得种地。我们要用肩膀把种子扛回来!”就这几句话,干脆利索,说得大家心服口服。于是,运一车就扛一车。一车东西往返十多次才能运完。可想而知,李若逸带领乡亲们吃了多少苦。
                        (选自《风景这边独好》八五一○专集)